我們這一代人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澤東時代的深深印記,對理想抱負狂熱追求,充滿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過不斷的奮鬥拚搏來達到一種自己向往的理想狀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我對毛主席的理解和傳承並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模仿,從毛主席身上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學思想方麵的傳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辯證思維和自我否定的意識。有人說,毛主席軍事思想是專門為弱者提供的戰勝強者的思想武器……華為20年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一幕驚心動魄的弱者轉變為強者、以弱勝強的傳奇曆史劇。華為創業的階段談不上有公認的企業文化,毛澤東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
毛主席思想打造了任正非,任正非又用毛主席思想來打造出“華為模式”……
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人才管理。
1997年華為做《華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華為請了六個人民大學的教授來幫助華為起草《華為基本法》。
有一天任正非去基本法起草老師的辦公室跟他們交流如何修訂《華為基本法》,其中有一位教授叫包政,問了任正非一個問題,“任總,人才是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任正非回答:“人才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的有效管理,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998年3月23日,《華為基本法》第八稿,也就是終稿版定稿的時候,任正非力排眾議,在所有人都不理解,都不認同的情況下,增加了一句話:“我們強調,人力資本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我們應該追求商業利益或者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或者長期最大化,你怎麼搞了個人力資本的增值的目標要優先呢?不理解。
但是過了20年,今天我們再來看這句話,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先人後事,也就是韋爾奇那句話“people before strategy”,先有人才,後有業績,人才是業績成長的動力源。如果這個源頭不能做得很好,企業就不能持續地壯大。

中國還有句古話叫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事情是一項戰略性投入,不可能快速有效。
有一句俗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現代人對另外一句話更感同身受“錢到用時方恨少”,對企業而言還有一句話,就是人到用時才是真的方恨少了。
當你發現無人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華為強調:人力資本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
華為原人力資源副總裁吳建國說,能夠認識到這兩點的企業家,他離任正非就比較近了,他對企業管理的內涵的理解也比較到位了。
理解已經很難了,做到更是難乎其難,怎麼辦?
不管你把一個內部人才,選拔到一個新的崗位;還是把一個外部人才,引入到一個崗位上;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人合適嗎能幹好嗎?這就是人崗匹配率!

華為不僅善於選配人才,人才成長速度也遙遙領先,不信,看圖說話

當你還在困擾:為什麼優秀人才進不來、用不起、留不住?華為已經“以人致勝”

如何學習華為的人才管理之道,突破人才管理困境?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biking交易所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瑞亞交易所最新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平台官網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自由空間交易所最新
其它軟件71.3MB
下載
ar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83.57M
下載
blcc交易
其它軟件35.40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zt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93 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官網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31.8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