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大力出悲劇! 索尼、微軟、AMD因為這項目差點被坑死

大力出悲劇! 索尼、微軟、AMD因為這項目差點被坑死

時間:2017-06-17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所謂大力出奇跡,想要解決問題,有時候拚盡全力搏一搏,或許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情。然而大力不僅僅能出奇跡,有時候也會出悲劇!特別是在風雲莫測的科技行業,如果沒有看準方向就猛踩油門,很容易釀造出悲劇!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一下業界那些大力出悲劇的事跡吧。

大力出悲劇! 索尼、微軟、AMD因為這項目差點被坑死(1)

AMD收購ATI

作為CPU界的老二,AMD在2006年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收購GPU界的老二ATI。AMD的算盤是打算通過收購ATI,建立起和Intel一樣的完整“CPU+芯片組+集顯”的產品線。但是,收購ATI這單大動作,來得實在不是時候。

大力出悲劇! 索尼、微軟、AMD因為這項目差點被坑死(2)

2006年是芯片行業風起雲湧的一年,Intel在該年推出了Core架構的處理器,AMD的K8架構處理器失去了優勢;而NV則推出了G80核心的GPU,統一流處理器的全新架構讓ATI顯卡黯然失色。無論是AMD還是ATI,都從對手身上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單挑本來就不太能打過,現在還強行來個雙拳不敵四手,AMD豪擲54億美元的收購案,果然大力出悲劇了。

收購ATI後,AMD吃撐了。54億美元的大胃口,不是想消化就能消化的。AMD麵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研發資源後繼無力,同時在CPU和GPU市場節節敗退,CPU直接被轟出了高端市場。不僅如此,AMD還被迫放棄了晶圓廠,盡管後期重新注資了GF晶圓廠,但工藝已然掉到了跟隨者的水平。

AMD收購ATI並非沒有成果,ATI的圖形技術令AMD得以推出APU這樣的新概念產品。然而,APU的開發難度也非常巨大,距離AMD最初核心可同時充當CPU/GPU效用的設想,仍有著很大的距離。多年來,APU在消費市場的競爭力仍是源於性價比,這無法驅動AMD在和Intel的對壘中位處上風。

大力出悲劇! 索尼、微軟、AMD因為這項目差點被坑死(3)

所幸,AMD總算是緩過來了。AMD在今年推出了Ryzen銳龍處理器,強勁的產品力令AMD得意揚眉吐氣,股價也一路上揚。然而,Ryzen的出現和ATI的收購案並無太大關係,這並不能改變AMD當年收購ATI就是一悲劇的事實。

不過,有了Ryzen,AMD在CPU領域已經能夠跟上Intel的步伐,而源自ATI的圖形技術,是Intel所不具備的。如此一來,APU的競爭力就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收購ATI這個大手筆,總算讓AMD有機會嚐到大甜頭了。

鬆下豪賭等離子

雖然現在液晶電視滿地開花,但是在新世紀初,電視發展麵臨的路,卻有兩條,分別是液晶和等離子。液晶自不用說,大家很熟悉,但實際上在當年很多人都沒想到,最後取勝的會是液晶而非等離子。

液晶和等離子技術競爭的初期,等離子擁有液晶難以與之相比的優勢。在對比度、響應速度、色域、可視角度等幾乎是關於畫質的所有方麵,等離子都碾壓液晶。和之前的顯像管電視相比,液晶在畫質上的表現是大大倒退的,人們很難接受新一代的技術居然遠不如舊。是的,等離子才是正確的路,這是當時很多人的看法。

鬆下也是這麼想的,等離子優勢很大,哎呀等離子怎麼可能輸,作為一個專業廠商還看不懂嗎,A上去就贏了呀。於是鬆下在等離子領域投入了巨資,還拉攏日立等廠商成立了等離子聯盟。在和液晶電視的對比中,等離子電視在畫質方麵的優勢的確盡顯無遺,然而等離子天生的缺陷,卻讓它走向了敗者的結局。

等離子不像液晶那樣,很容易就能夠做得輕薄、大尺寸以及最重要的價格低廉。畫質好又如何?你貴。畫質好又如何?你不能像液晶那樣通殺手機顯示屏電腦顯示器電視屏幕N個領域。漸漸,廠商都轉而生產液晶,等離子產品線變得舉步維艱。

不僅如此,等離子還麵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畫質好,那也得有正常使用這個前提。動不動就燒屏黑屏裂屏什麼的,誰受得了?等離子在質量方麵的壞口碑甚至一度蓋過畫質方麵的好口碑,消費者也不買賬了。最後,等離子在廠商和消費者中都遭到冷遇,鬆下為了等離子斥以巨資建立的生產線也陸續關停,鬆下豪賭等離子,迎來了敗局。

其實作為體量如此大的企業,鬆下有雙線作戰的實力,完全可以一開始就同時經營液晶和等離子。例如現在的三星,在推動OLED技術的同時,也沒有放棄液晶,推出了量子點等新型液晶技術。但鬆下孤注一擲,試圖通過等離子技術在畫質上的絕對優勢來壟斷市場,賺取高額利潤,最後可謂是大力出悲劇。

索尼PS3強推藍光

索尼PS2是史上最成功的遊戲機之一,在銷量上,它把任天堂硬生生拉下了霸主的地位,同時也把新生的Xbox初代壓得透不過氣;在遊戲陣容上,它完美詮釋了“所有遊戲集結於此”的口號。憑借PS2,索尼統治了遊戲主機市場,隻要後繼機型PS3沒什麼差錯,索尼遊戲帝國千秋萬代,似乎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美夢。

看著銷量達到億部級別的PS2,索尼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PS2這麼火,大家肯定都會繼續買PS3,為什麼不借PS3強行推廣藍光呢?PS3發售當時,正值下一代光盤標準藍光/HD DVD龍爭虎鬥,索尼正是藍光陣營的大佬。如果讓PS3搭載藍光光驅,以PS遊戲機的銷量,絕對能夠一舉把HD DVD趕出客廳。於是,索尼就真的這麼做了,而藍光格式,也真的成功了。但是這對於索尼是成功嗎?並不,索尼大力出悲劇了。

當時的藍光光驅,可是一個貴重品,市麵上主流的藍光播放器價格普遍在999美元以上。而PS3的售價隻要499/599美元,一舉成為了市麵上最便宜的藍光機,也一舉成為了市麵上最賠錢的藍光機。可以說,PS3索尼是賣一部虧一部,但索尼認為這都不要緊,隻要銷量上去,可以靠賣遊戲賺錢嘛,先拿下藍光市場再說!

然而,PS3滯銷了。作為一部藍光機,它499/599美元的售價的確很便宜;但作為一部遊戲機,它價格簡直上天了——微軟推出的Xbox360隻要399美元,便宜了一大截,遊戲還更多!同時,Xbox360對遊戲開發者更友好,遊戲陣容更強畫質也更好。

於是玩家和遊戲廠商都紛紛轉投Xbox360陣營,連被索尼視為PS3殺手鐧的最終幻想13也跳反,推出了Xbox360版本。索尼憑借PS2得以稱霸的遊戲市場,到了PS3時代竟硬生生被微軟Xbox360攻占了大半,PlayStation江山不保!

如果不是Xbox360之後出現了三紅質量問題,或許這世界上就再也沒有PlayStation遊戲機了。索尼利用PS3捆綁藍光、強行推廣藍光,是PS3造價高昂的重大原因之一,也是PS3失敗的一大原因。索尼贏下了光盤格式之爭,但很快光盤市場遭到了互聯網視頻的衝擊。PS3用自身失敗換取的藍光勝利,變得索然無味。

在PS3上,可以看到索尼花大力氣開發的CELL芯片,可以看到索尼一邊虧本一邊咬牙塞進去的藍光,但這些都並沒有什麼用。PS3可謂是大力出悲劇的典型代表,幸好對手在質量問題上馬失前蹄,索尼PS3銷量最後才得以和Xbox360平分秋色。

Xbox One捆綁Kinect

微軟憑借Xbox360一舉成功,把PS3壓得喘不過氣。若不是三紅質量問題拖後腿,遊戲機市場就再也沒有索尼什麼事了。於是在後繼機型的開發中,微軟尤為重視遊戲主機的散熱,把Xbox One設計成了一部龐然大物,怎麼看都無懈可擊了!Xbox完全打敗PlayStation看著就指日可待。

於是,微軟……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靠Xbox One捆綁推廣Kinect。Kinect是微軟推出的體感設備,可以配合Xbox360使用。微軟打算讓XBox One捆綁Kinect,讓遊戲機不僅僅能玩遊戲,還能作為家庭娛樂的中心設備。如此一來,統治客廳的計劃就不再是空中樓閣,微軟似乎已經看到了一家人都繞著Xbox轉的未來。

Kinect可比當初的藍光便宜多了,而且體驗早就贏得了很多好口碑,銷量本來就非常好,強綁Xbox One的計劃總不會失敗了吧?微軟把Xbox One+Kinect的捆綁套餐定價為499美元。但是,微軟低估了玩家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對麵賣399美元的PS4,Xbox One毫無招架之力,瞬間就被PS4攻陷了大部分市場。

Kinect的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體感設備,但它並不適合所有人。它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空間,在東亞家庭普遍窄小的客廳中,Kinect並無太多的用武之地。Xbox One捆綁Kinect的套餐並不受歡迎,微軟在後來不得不推出獨立銷售的Xbox One遊戲機並重新定價399美元,但大勢已去,PS4已經贏得了這世代的主機之爭。

微軟在Xbox One中托付了很多想法和期望,例如試圖通過Xbox One讓數字版遊戲成為主流,試圖通過Xbox One統治客廳,讓Xbox One成為所有人都需要的娛樂係統等等。最後,Xbox One成為了一部造價更高的四不像,而人們隻需要一部純粹的遊戲機。大力出悲劇,Xbox One也重蹈了PS3的悲劇。索尼捆綁藍光遭致失敗的例子曆曆在目,為何微軟不懂吸取教訓?這是玩家們始終都弄不明白的事情。

摩托羅拉銥星計劃

銥星計劃可能是摩托羅拉最耀目的作品,但同時也是最為失敗的作品。銥星係統是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全球移動通信係統,它的天上部分是運行在7條軌道上的衛星,每條軌道上均勻分布著11顆衛星,共77顆,計劃到了最後衛星數量定為66顆,能夠建立起覆蓋地球的通訊網絡。在1998年,銥星係統全部衛星發射完畢,該係統正式開展業務。

銥星係統一看就相當高大上,試問有什麼企業能夠像摩托羅拉這樣,有實力自己設計一套衛星通信係統?然而,銥星並沒有獲得成功,麵對地麵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銥星昂貴的通信費、窄小的帶寬顯得相當沒有競爭力。銥星計劃虧損巨大,僅發射一年後,摩托羅拉不得不把銥星公司申請破產,並終止銥星服務。摩托羅拉傷筋動骨,漸漸走向了衰落。

銥星計劃是摩托羅拉曆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大力出悲劇。放衛星上天這種這麼大票的玩意兒,可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

實際上,上文提到的科技企業們都相當積極進取,都不是固守其成的老頑固。但成功不僅要考慮個人的奮鬥,也要考慮曆史的進程。科技發展風雲莫測,大力出悲劇時有發生。希望科技企業們能夠思之鑒之,為消費者帶來更出色的產品吧!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