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韜:“縮微古建”是場文化複興
位於揚城四望亭西側、四望亭路上的汶河小學西門街校區所在地,早在640多年前就興辦過江都縣學,新中國成立後又開辦過西門街小學,可謂薪火相傳、弦歌不輟。
從江都縣學到西門街小學,六百多年的更迭與傳承,揚州重文興教的傳統可見一斑。
那麼六百多年前的江都縣學是什麼模樣?最近,憑借古建築微縮模型設計師馮韜的一雙巧手,它得以重現在世人麵前。
1
最大程度複原“江都縣學”
“80後”馮韜是名古建築微縮模型設計師,近幾年,他設計並做出了許多微型古建,有揚州崔致遠紀念館、汪魯門“鹽運圖”、高郵王家故居、寶應朱氏家祠……名樓古建,圍欄雕花,鬥拱風鈴,梁壁圓柱,精美至極。一梁一柱,一門一窗,他沉醉在飛簷鬥拱的世界,通過微縮古建,極力還原真實曆史。
上周,由他設計並製作的“江都縣學”微縮模型被陳列在了揚州市中心的四望亭內,向市民展示。所謂“縣學”,和“府學”一樣,是廢除科舉製度、興辦新式學堂之前,官府專為宣傳儒家經典和皇家訓示教誨的地方,也是實行科舉教育的常設機構。而四望亭,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也是江都縣學的組成部分。
馮韜說,此次複原“江都縣學”,可以說是一場文化複興,通過對古人傳統文化的傳承,將過去和現在相連,也能讓更多人了解以前的學校是什麼樣的。
江都縣學究竟是什麼樣?沒有現場測繪,起初馮韜隻能根據江都縣誌裏的一張鳥瞰效果圖窺見一二。效果圖展示了縣學的主體部分,是按照山東孔廟樣式建成,但是文字記載隻有簡單一段。
後來,馮韜找到了當時西門街小學的學生,如今已經七旬的老人,通過他的回憶,得知當時西門街小學(原江都縣學)內的建築真不少,有講堂、書齋、崇文閣、習武場、生員席舍、教師住宅。因為縣學與孔廟合二為一,因此還有明倫堂、大成殿、泮池、文舍樓、欞星門、殿器庫、牌坊等孔廟建築物。
模型雖小但五髒俱全,搭古建該有的工序一個都不能少。光是設計就要占用模型製作的一半時間。為了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江都縣學”微縮模型台采用玻璃材質,最下麵一層以雕版印刷方式用宣紙畫出平麵圖,再以亞克力透明板為底,這樣燈光打上去後,微縮建築群更加立體,更顯規模。
微縮的古建築不僅外表如畫,內部的零件也是一樣不少,推開可以活動的門窗,可以清晰地看見建築內的每一個構件。在製作過程中,想要做到最大程度的還原,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模型的打磨和角度的調整都要十分細心。按照設計圖放小樣,每一個建築、人物、景觀都要根據預期的效果進行微調,不斷完善。
馮韜介紹,微雕古建築不僅製作工藝繁複,製作的材料要求也非常嚴格,“必須使用椴木製作,因為椴木的材質柔軟細膩,沒有大塊的纖維,容易製作成型;而鬆木雖木質也較柔軟,但纖維多,容易碎裂,做不了微雕的主材。”
最終,這套江都縣學微縮模型共耗時35天完成,展示的房屋有30間左右,按比例算,實際占地東西向150米,南北向應該有250到300米左右。地磚如米粒大,欄杆像牙簽細,模型裏的一切都惟妙惟肖,讓人忍不住驚歎。

“江都縣學”鳥瞰效果圖


“江都縣學 ”微縮模型

2
因“樣式雷”結緣
馮韜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成了北大青島培訓中心的一名老師。後來培訓中心搬到南京,馮韜不願離開揚州,便辭了職。在設計師妻子的勸說下,他選擇創業,成立了一家文化創意公司。
他說,從事古建築微縮模型設計,這要歸功於“樣式雷”。
在清朝曆史上,曾有一個雷氏家族,執掌宮廷“樣式房”200餘年,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等大批知名建築,都出自其手,這就是建築世家“樣式雷”。當時,“樣式雷”為了方便和不懂建築的王公貴族們溝通,便製作了燙樣。燙樣以紙板、秫秸和木頭作為主要原料,因製作過程中需要熨燙而得名。燙樣其實就是建築的微縮景觀。
2008年,新婚的馮韜和妻子去北京旅遊,在故宮,他第一次看到了“樣式雷”的燙樣。
燙樣的每個部分都可以拆開,建築的梁架結構、內簷彩畫式樣,甚至是具體的尺寸都被標記明確。這些清代能工巧匠的“手作”深深地震撼了馮韜,“樣式雷”的燙樣比起現在的3D建築模型也毫不遜色,全手工打造,製作甚至更加精巧、細致。
從2013年開始,馮韜對照古建實物,按比例製作小木作。2014年,馮韜正式開始了文創做古建模型的這條路子。
入門容易,但要做好並不簡單,每一個模型都不同,但馮韜下定決心,微縮古建築不僅要做一輩子,更要做好做精,做出點名堂。為此,他經常去製作模型的工廠裏參觀學習,還請了專門的老師教授繪圖。
目前,馮韜工作室的微雕古建築已製作了30多個,不少作品可以稱得上是工藝品,收藏品,甚至是能夠長久保存的珍品。馮韜從事這個事業已經6年了,他笑言當時是給自己挖了坑,現在深深癡迷於微縮古建築,已經無法自拔。



3
承載文化和鄉愁
對馮韜而言,微縮古建築不僅是精致細小的模型,還承載著文化和鄉愁。
馮韜坦言,最初吸引他的便是古建築背後的文化研究。雖然很多古建築,留下的痕跡也隻是曆史上記載的隻言片語,但隨著對其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就會發現真的很有意思。
陳列在汪魯門鹽商文化展示館內的一套“清代鹽運圖”微縮景觀模型直觀複原了清代鹽商文化。這件清代揚州鹽業運轉過程場景模型,是按照1:80的比例製作的,場景細致,人物豐富。它講述了清代中葉揚州地區鹽運的流程,通過它,仿佛能看見當年大運河上鹽運忙碌的景象。
馮韜說,為了生動再現揚州鹽運的盛景,他翻閱了大量的史料,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不僅還原了兩淮鹽運使司當時的建築布局,還模擬出了揚州當時的鹽運場景。
出巡的鹽政大人、前呼後擁的隨從、沿街叫賣的小販、街上閑逛的路人……整個場景裏大概有五十到六十個人,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形態。生動鮮活,就像宋代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幅當時揚州市井百態的生活畫卷,其中人和物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更是充滿意趣,讓人回味無窮。
馮韜說,好的作品是能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去銜接未來,讓人們追憶到建築建設年代特定的曆史印記,注入新的文化含量,還能喚起鄉愁。




如今,馮韜在揚州的“網紅”老街巷
仁豐裏獨居一隅安心創作。
下一步,他會將《揚州畫舫錄》中的
清代揚州二十四景用微縮模型一一複原,
重現揚州當時美景盛況。
他說:“揚州這座古城,
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在這樣一座城市,微縮古建築大有可為。
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生命的,獨一無二的,
而我希望能夠經過我的心我的手,
賦予它文化的力量,
讓作品鮮活起來”。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王嘉楠、王燕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幣交易所app官網最新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53.85MB
下載
景藍ex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10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平台官網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hoo交易所app官方版
其它軟件51.74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解壓專家官方正版2024最新版本
係統工具75.3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vv幣交易軟件最新版
其它軟件46.4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