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有理性思考,有主觀判斷,大家理性思考,我們求同存異。

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呼聲和影響力正在日漸衰落,這是我對小米整個2019年最直觀的印象。看數據會更直觀一些。
根據Canalys2019年Q3季度的智能手機的市場報告,小米同比下滑33%。此外,其上半年主力出貨機型小米9開售30天銷量不及小米8的1/5,目前也已經下架小米官網,成為史上最“短命”的小米數字旗艦。

而在海外市場,小米的進展神速,根據IDC數據統計,2019年Q3季小米度海外市場銷量為2300萬台,是國內銷量的將近三倍,甚至幾乎追平了華為。
也正是因為海外市場以及LoT業務的迅猛增長,上個月公布的小米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總收入為53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淨利潤達到了35億元,同比增長20.3%。

先說國內,為什麼網上好評不斷、熱度一直很高的小米,最終銷量卻不盡如人意?我個人認為,這和沒有獨領風騷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是驍龍855、又或是索尼MIX586,都不是小米獨占的技術,電池容量甚至隻有3300mAh,有線充電功率27W。開售以後還需要搶購,沒有穩定現貨。這讓消費者很難買單。

類比買車,如果是50萬的預算,你基本就是在BBA裏麵挑,甚至你可能會直接確定你要買哪個牌子的,因為他們特征、人群各不相同(寶馬偏年輕運動,奔馳偏舒適商務,奧迪直接就是“官車”)
這就像華為的續航和信號,蘋果的係統和生態,三星的屏幕和商務一樣。互相並不衝突,甚至還有互補。那麼小米的,唯一的標簽可能就是性價比了。

而恰恰就剩這唯一一個特點的情況下,2019年iQOO冒了出來,realme冒了出來,一加也冒了出來,小米唯一的優勢瞬間就沒了。
在饑餓營銷把小米僅有的驍龍855首發優勢無限縮小的同時,iQOO那邊有更多的現貨,更大的電池以及更快的快充。
再加上小米高管化身KOL,微博上天天“嗆人“敗人品,米粉倒戈,不奇怪。

總結就是,小米的產品不夠有特點。當然了,年中發布的K20 Pro價格控製的倒是非常不錯,賣的也很好,然而這個價格的背後是產業鏈成熟後成本的下降。
也就是OV沒有做絕,出了一個2999的全能水桶機OPPO Reno Ace。如果OV再做一款同樣配置價格低一元的手機,結果還是一樣的。

而在國外,小米能夠大舉進攻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華為被禁用穀歌套件以後帶來的市場空白(參照華為此前歐洲市場平均20%的增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歐洲市場競爭沒那麼激烈。
相較於國內消費者已經被養刁了的胃口,歐洲市場其實一直都不溫不火,歐洲人民的日子也沒那麼好,很多消費者買的手機,還都是我們眼中的“電子垃圾”。

通過表單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中低端手機和Lite機型(丐版)。這些早就過時的產品在歐洲依然賣的非常好,便宜是他們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這對於小米來說就很好操作了,稍微減點配置,比友商們稍微賣的便宜一點,銷量自然就高起來了。

那麼對於小米來說,短時間內技術拚不過華為OV的情況下,和上遊供應鏈合作,開發一定時間內獨屬自己的技術,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小米CC9 Pro一億像素傳感器)。
同時,在LOT領域發力,結合米家的生態鏈,盡可能的去養成屬於自己生態,成了目前幾乎是唯一的出路,而開辟海外市場,是避開國內廠商鋒芒的無奈之舉。

但是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無論在任何領域,技術壁壘永遠是最強大的護城河,也是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徑。華為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包括OV這兩年在技術上的突破,大家也有目共睹。這背後全部都是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

2019年的小米,在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技術的快速更迭下,已經隱隱有些跟不上了。為了小米10足夠有競爭力,上半年就已經量產的UFS3.0到現在也不敢使用;因為驍龍865沒量產,隻能用CC9係列搭載一億像素,為小米10調優積累經驗。
這樣的小米,讓我有些難過,有些心疼。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