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
編輯 | 文姝琪
16.70港元,7月9日午間收盤,小米公司股價接近17港元——上市兩周年,它似乎終於要重回發行價。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敲鍾上市,小米人積攢八年多的情緒得到一次完美釋放。但市場並未加入這場狂歡,小米17港元/股的發行價開盤即遭破發,跌幅達2.35%。經曆了一天的拉扯後,小米報收16.8港元/股,較發行價仍跌去了1.18%。
小米 “開盤破發”已是招惹議論紛紛,兩次“腰斬”則更為外界所咋舌。
第一次就發生在上市。小米在一級市場的估值曾一度傳來高達1000億美元,但以發行價盤算僅為543億美元。事實上,小米在2014年底的融資消息就已傳出過450億美元的估值。換句話說,小米後來四年的努力,隻換來了不到100億美元的增值空間。
第二次則在上市的一年之後。剛上市的一個月,小米股價也曾大幅上漲,最高觸碰到每股22.2港元的盤中價格,隨後便一路走低。期間掙紮上升過幾次但都不持久,最後在2019年9月2日盤中創下8.28港元的曆史最低價。
兩次節點性的“被看低”為小米招來諸多質疑,這背後並非沒有原因。
小米上市本身沒有踩在一個好的時間點上。2018年的資本寒冬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曆曆在目,彼時,市場兼具內憂外患,外有中美貿易戰、美聯儲加息,內有去杠杆、嚴監管。這些動作延伸至資本市場後引起“錢荒”,導致大批赴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估值倒掛。
它們本在半年前還雄心勃勃,但七八月等待它們的隻有“破發”和“流血上市”。
而後,上市近一年多的時間小米也沒能扭轉開局劣勢,這與其自身表現有關。富途證券投研團隊對界麵新聞記者分析稱,這段時間小米股價低迷主要是由於在4G時代其市場份額不斷被友商侵蝕,而小米中低端手機盈利能力低下,互聯網服務業務和IoT業務也一直在爬坡當中,資本市場對其未來存疑。
2019年,小米發布的機型中最主要的有三款,旗艦機小米9、性價比機型紅米Note7,以及主打設計流的小米Mix3,從產品的突破性上來講得到了消費者和行業的一定認可。
不過,據英國調研機構Canalys對國內智能手機手機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銷量前三的廠商是華為、OPPO和vivo,其市場份額分別為38.5%、17.8%和17%,小米僅以3880萬台出貨量占據10.5%市場份額,同比下滑21%。
這個下滑幅度不僅超過了2019年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7%的下跌,也使小米成為了排名前四的廠商中除逆勢上漲35%的華為之外下滑最厲害的手機品牌。
與此同時,據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其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同比增速為75.4%、56.4%、44.0%、44.4%,互聯網服務同比增速為39.3%、31.8%、15.7%、12.3%,均顯示出增長疲態。
實際上,關於股價為何持續走低的疑問,小米也曾對外回應。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溝通電話會上,小米時任CFO周受資表示,股價會受到很多外部大市場的影響,“小米堅信隻要持續在業務道路上為用戶提供價值,小米的業績持續增長遲早會在股價上體現的。”
以小米當時的股價表現來評判,這是一個聽上去說服力並不強的回應。畢竟在2019年1月,小米董事長雷軍、時任CFO周受資及其他控股股東宣布將禁售期延長一年,都未能大力拉動股價。
但這樣的情況似乎就快成為曆史。如果拉出一張今年的行情圖,會發現小米上半年已經基本脫離10港元的“穩態”,開始衝向新高。

對於一隻個股而言,其漲跌機理與基本麵、政策麵、資金麵、題材風口等多個方麵有關。單就基本麵來說,小米作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其核心在於其手機市占率的提升,通過手機銷售擴大用戶基數並向用戶提供服務,再到從服務實現大規模變現。
而從其核心手機市場來看,隨著4G時代向5G時代的轉換,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主戰場也在一並遷移。因此,從前述投研團隊的視角看來,能夠刺激資本市場持倉小米的事件類型主要有三種:第一是其5G手機市占比的不斷提升;第二是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變現力的提升;最後是小米綜合利潤率的回升。
由此再看小米從去年低穀期到今年的股價表現,可以暫且從三條路徑找出它上漲的原因。
一方麵,盡管“黑天鵝”事件在今年突如其來,但小米在進軍5G領域上依然顯示了難以撼動的決心。並且,小米正同時在中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穩步推進。
今年2月13日,雷軍通過線上直播形式發布了支持SA/NSA雙模5G的小米10,而隨著其他機型的步伐緊跟,小米已經在上半年陸續推出了6款5G手機。此外,行業人士預計小米今年還將持續推出至少4款5G手機,其產品發布速度之快,可以稱之已經開始搶占5G普及紅利。據富途證券數據,目前,小米5G手機占公司出貨量的比重為26%,在國內5G手機市場占有率為15%。
另一方麵,小米2019財年報告及2020年一季度財報析出後,盡管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上為小米贏得不少掌聲。其中,在穩步增長的營收之外,小米海外市場的表現格外矚目,不僅在一季度總收入中占比首次達到50%,在印度和西歐市場的占有率也有明顯提升。
據IDC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連續十個季度在印度保持出貨量第一,按出貨量計算,當季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約為29%。據Canalys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西歐同比增長115%。
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動力是來自回購。去年9月2日,也即股價創新低的當日,小米公布了120億港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股價刺激性地短期上漲。今年6月23日,小米再次公布了股票回購授權決議,回購總數不超過議案通過日公司總股本10%。以小米當日的市值計算,此次回購金額上限將超300億港元,是目前回購規模最大的一次。
不過,小米方麵曾對界麵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授權屬於每年常規操作,與“行權”有區別,僅表示董事會有了回購權利,而並非小米要進行回購。但總體來看,回購“行權”也隻是時間上早晚的問題。隻是應該指出,回購對於股價的作用隻是短期提振,長期而言仍舊需要小米的核心價值來支撐。
事實上,小米不得不加大資本市場的表現力度。
與小米前後腳上市的明星互聯網公司中,美團、拚多多均已相繼突破千億美元市值。其中,後於小米兩個月登陸港股的美團點評,其股價已漲至199.8港元(7月8日數據),較其69港元的發行價翻了兩倍不止;美股電商黑馬拚多多的股價已經超過90美元直逼100美元,雖又有回落,但較其兩年前19美元的發行價可謂漲勢凶猛。
在此,更不用提遙遙領先的騰訊和阿裏,以及紛紛選擇在港股二次上市的網易和京東,後者也是分散資本目光的強力軍。
事實上,對於小米當時的上市,雷軍曾公開表示過沒有給予支持態度,並稱之為一種“棄權”。那是一個談判出來的結果,高管團隊在2017年底通過會議認為,小米已經到了IPO的規模和時間點。絕大部分高管支持,而雷軍沒有反對。
“我覺得再有兩三年來醞釀的話,上市會更好。當然,永遠沒有最好的時間點。”他說,“反正上市也隻是個開始,小米在市場的大環境中接受錘煉,可能也更好。”
據網易科技報道,決定上市的那一年底,雷軍曾帶著2000億美元估值的目標與投行接觸,並獲得了對方認可。盡管這個數字後來一直未經證實,但依舊被默認為雷軍對小米上市的原始希冀。
如今恰好兩年時間過去,如果小米當初沒有選擇上市,這兩年的醞釀是否足以撐起他的這份想象?外界不得而知。
在富途證券投研團隊看來,小米上市後的兩年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股價不斷下滑進入低穀,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過,目前看來市場對其呼聲確有漸漸放大的趨勢。
一方麵,小米上半年的股價並非憑空好轉。這背後是小米實行了比較穩健的經營策略,保證了現金流以及利潤等財務指標,同時在4G手機上清理庫存,為接下來的5G手機元年打好了一定基礎。
另一方麵,小米在國際化和“5G+AIoT”戰略下,建立了5G手機市場、海外市場和IoT領域的一定優勢,這都會是小米未來的重要看點。
據老虎證券投研團隊對界麵新聞分析,從全球疫情影響看,中國智能手機購買複蘇進程要快於歐美,從供應鏈恢複程度看,大致的順序是:中國>歐洲>美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小米在中國和歐洲的份額是比較大的優勢。”
盡管如此,印度政府6月29日麵向59款中國App所下禁令,還是為小米的海外市場埋下了一筆隱患。首先,App下架本身可能會對手機銷量帶去一定影響;其次,軟件的經驗在前,中國硬件廠商在印度的處境已經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繼續注意的是,上一次小米股價由10港元奔向13港元的路途,也大概持續了三個月。這次股價新高,也大概站在了三個月的時間節點上。
小米能否繼續保持現有增勢?或許,這既是它對自己股價持久性的驗證,也是麵對資本市場一份遲到兩年的、驗證自我價值的回答。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全球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ios蘋果手機版
其它軟件93.42MB
下載
歐意交易app安全地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9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28.80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47.90MB
下載
歐意交易平台app官網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環球交易所app官網蘋果版
其它軟件47.40MB
下載
阿童木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雲原神官方最新版
其他軟件53.9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