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知未科技 童四四
2010年,小米和它那句“為發燒而生”的口號在一片戲謔言論中誕生。
高位出身的雷軍彼時已是互聯網圈內的名人,傲嬌地提出“要讓所有國人用上智能手機”,以及和後來的老羅一樣喊出了“對標iPhone”的高大上目標。
不料所謂的“讓所有人用上智能機”,其實是一門苦差事。
從1999元的小米一代智能手機橫空出世,扼殺了多少智能手機的暴利美夢,從友商口中搶走了多少蛋糕,這恩怨從小米篤定“性價比手機”和要改變國人對“便宜沒好貨“的刻板印象的那一刻起,便已埋藏。
10年,小米越是轟動與高調,雷軍越是惹人爭議,友商對小米的忌憚也就多生一份。
主打性價比是長期的心裏作戰,也是一商業盈利悖論,可雷軍偏不信。
自打貼上“性價比”的標簽後,惹怒行業前輩元老不說,還把自己給圈住了。
10年前,以性價比快速占領市場,也曾高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一。
可惜近年來,小米的口碑斷崖式下跌,兩極化評論嚴重,甚至於還被安上了“低價誤國”的罪名。
此外,消費升級的趨勢凸顯,眼看其他品牌商成功轉型高端品牌,小米百般無奈。
從小米推出紅米以來,就有重新洗“人設”的操作,安排紅米扛下中低端手機的大旗,妥妥負責收割千元手機市場。
那小米呢?小米顯然就慢慢向高端手機轉型,順便學一學某些行業巨頭發表對折疊屏的理解,比如發布一些概念機。
可米粉、消費者似乎不太想買賬。
“小米還是那個我能買得起的小米嗎?”似是而非的米粉問到。
世人都說十年磨一劍,可小米呢?
指著“改變便宜沒好貨”這一樁事,小米也沒能真正改變消費者對“低價”的誤解。
這豈是雷軍一人之力能扭轉的。
即將邁入第10個年頭,小米仍被困在“便宜沒好貨”的偏見裏。心氣高的雷軍,也誤會成了“低價誤國”的始作俑者。
01 “武大郎”的偏執

圖片來自網絡
雷軍,土生土長的湖北人,從武漢大學文科堆裏爬出來的計算機係理工男。
武大男,江湖人送“武大郎”,這名號有幾分調侃,就有幾分優越。
雷軍的傳奇故事頗多,金山的第6名員工,也可算得上是互聯網屆的元老。
創立小米前3年,雷軍已辭去了金山CEO的職務,不料2011年,又被董事會提名為董事長, 雷軍正式接手金山。
在這一背景下,創立小米恐怕是對雷軍對自己天然能成大事的自信。
用雷軍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市麵上沒有合他心意的國產智能手機——非貴即山寨。
使命感成功喚醒了雷軍的挑戰欲望,小米1首戰告捷。
2010年過後的幾年,是怎樣的一個時代呢?那是一個國人出國買馬桶的年代。
在那個“他國製造真香”的年代,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曾寫過一篇《去日本買隻馬桶》的文章,引爆全網。
國人偏好外貨,意味著對國產品牌的不自信,尤其對於“便宜好貨”存在某種偏見。
這種偏見或許自古以來便有,畢竟坊間一直流傳著“便宜沒好貨”“一分價錢一分貨”的俗語。
可偏見恰是遇上了偏執的雷軍。
從很多鮮活案例中可以窺見雷軍的偏執。帶著6名聯合創始人,就著一鍋小米粥便走上創業生涯。
創建之初,從早到晚去拉新員工,尋找誌同道合的人。為了找到一個非常出色的硬件工程師,曾連續打了90多個電話。為了說服他加入小米,小米幾個合夥人輪流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
“我相信事在人為,創業找不到人才,隻是因為自己投入的精力還不夠多。”雷軍在很多決策上,都表現出這般韌勁。
我倒相信雷軍真可能是打心裏想扭轉“便宜沒好貨”這一約定俗成的市場潛規則。
這也本是一樁有意義甚至理想化的事,可理想化意味著你不能明著把錢掙了,否則消費者給你貼上“心口不一”。
不能灑脫就說我不幹了,我要轉型高端品牌,消費者也會頗多微詞,還可能被友商打擊為“就你虛偽”。
02 那些年,被排擠的小米

小米智能硬件產業鏈,製圖/知未科技
打破既有行業的潛規則,和天真的孩童指出“皇帝沒穿新衣”一般可笑。
雷軍,自然知曉這一危機。
我對小米手機產品的好感度並不高,但對雷軍定下的“讓所有人能用上智能手機”的這句狠話,心生敬畏。
有記憶可尋,2010年,智能手機被分為iPhone、三星等海外品牌為首的智能手機陣營。
雖國產手機有不少冒尖的品牌,譬如現在略微淡出網友視野的魅族,但價格仍是普通人不能消費的。
那是一個“智能手機不自由”的年代,尤其是諸多大學生升學後對智能手機的可望而不可求。
雷軍順勢而為,推出小米1手機的同時,還推出了低配版的小米1青春版,價格相當於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步步高音樂手機(請自行腦補翻蓋版)。
讓不少人覺得可怕的是,性能好像還不錯,自然很快便收割了一大票忠實粉。
可近年來,小米手機還是激進了些,也許是從巔峰跌落的危機感刺激了小米的轉型變革。
雷軍在公開場合的互懟也不少,小米粉和華為粉也在各論壇各貼吧吵得不可開交。
而大家也似乎放棄了保持明麵關係的必要,相互對標,暗譏友商,也已是公開的秘密。
03 這屆消費者,不好帶
小米這一出“便宜沒好貨”戲,消費者埋單嗎?

圖片來自小米2018年財報

製圖/知未科技
從小米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小米經營利潤為11.96億人民幣,與2017年的122.15億人民幣相較,下滑幅度達90.2%。

圖片來自小米2018年財報
小米智能手機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2017年的70.3%下跌至2018年的65.1%。
小米手機究竟賣得怎麼樣?
從電子發燒友統計的小米上市後公布的報告期內的主要手機產品,包括包括小米MIX、小米、紅米三大係列,共涵蓋如下五個價格區間:(1)3,000元以上;(2)2,000- 2,999元;(3)1,300 - 1,999元;(4)800 - 1,299元;(5)799 元以下。
小米主要的智能手機如下:

製表/知未科技
據數據統計,小米2016年3000元以上的手機僅銷售8.1萬部,2017年銷售138.6萬部,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49.6萬部。
此外,2000元~2999元的旗艦機銷量甚至不及2015年。2015年旗艦銷量達到1249.7萬部,而2016年、2017年分別銷售了691.5萬部、601.3萬部。
從以上數據來看,3000元以上的小米手機更受消費者歡迎,而價格便宜的2000元~2999元價位的手機銷售量呈下降趨勢。
一方麵,這是喜事,側麵看出消費升級,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資產在更貴的手機上。
但另一方麵,也得出了小米手機並不是越便宜越受歡迎,至少消費者是對“低價好貨”仍心存不安的。
04 向高端轉型的誘惑與困惑
小米,自然也想吃“中高端手機市場”這塊蛋糕。
華為、vivo、OPPO都在響應消費升級口號,小米也在分攤高端市場的路上,怎麼就隻有小米被稱之為“低價誤國”了呢?
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原因。隻有小米天天追著“性價比”跑,在消費者心目中建構了“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
曾經打下的招牌,現如今自己搬石頭砸也不敢使勁,小米的高端轉型相對低調。
小米集團舍不得低端市場,讓紅米坐鎮千元機市場,小米獨身攻占中高端市場。
紅米CEO盧偉冰以華為例舉,給華為刻上了“低價手機”元老級的標簽。
盧偉冰拉華為下水,以此側麵否認“低價誤國”的負麵輿論。
那又如何?如今,沒有人會認為華為是低端機的典型代表。
低價曾是殺入手機行業的利器,如今卻變成轉型束縛,小米的轉型勢必比友商艱難。
回首創業十年,當年的“誓言”曆曆在目,小米扭轉“便宜沒好貨”的願望未遂。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wbtc交易所app正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官網新版蘋果版
其它軟件38.13MB
下載
zb交易所最新版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dmex區塊鏈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雷遁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幣客交易所官網手機版app
其它軟件292 MB
下載
幣卡交易所app官網最新安卓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eth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20.48M
下載
虎符交易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官網最新版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4.78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