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慧”隻是奢侈品,它無非是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科幻電影與實際生活總是存在差距;如果“智慧”被局限在“籠子”裏,它無非是實驗室裏的樣板工程,因為單點的智能高地,並無法推動全局的數字化轉型;如果“智慧”產業中隻是有明星企業,而無產業生態,那它所謂的“以數字產業化,推動產業智能化”,將成為一句空話。
科技產業一直試圖解決上述問題。
而華為,在這方麵的思考更深入、更前瞻。
人工智能跨越鴻溝
在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深圳站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首提“全場景智慧”,並提出以“全場景智慧深圳”為模板,實現“讓雲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構建全場景智慧。”
如何理解“全場景智慧”?
其實,任何數字技術隻是在跨越鴻溝後,方能體現應用價值。從支撐係統走向生產係統,從實驗室到融入並賦能千行百業,這是數字技術的客觀發展規律,也是其成熟的核心標誌。雲計算、大數據是如此,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應用場景沒有高低貴賤
話題由此展開。
其實在2018年,華為首次提出“普惠AI”概念時,已將其詮釋為“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而在這次智慧深圳的峰會上,華為又將此概念進一步延伸,在“普惠AI”的基礎上,更為強調基礎創新、生態協同、技術融合。
確實,應用場景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或者說,科技企業的責任就是,將人工智能放出“籠子”,使其不再局限於試驗性的應用場景,使人工智能不再是標誌身份的“愛馬仕”,而是使每個人都能感到舒適的“T恤衫”。
當然,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的價值也將被最大化。從融入千行百業的,到賦能千行百業,“全場景智慧”將融入城市治理、公共服務,以及產業發展各個領域,將大幅地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實現產業的智能升級。
以“人”為中心的智慧
此即為“全場景智慧”的產生背景,問題也由此而來。
產業趨勢已是眾所周知,但此前尚沒有科技企業,敢於提出“全場景智慧”。原因即在於,AI算力昂貴、技術門檻高、人才缺乏等,始終是難以回避的問題。應用場景的創新、應用思維的轉變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由此,分析華為對“全場景智慧”的定義。其實,所謂“全場景智慧”,即在應用場景層麵沒有“定語”,但在應用實現層麵,確實有前提關鍵要素:即“1個中心,4大發展”——以“人”為中心,加強發展基礎創新、發展產業生態、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並使之普惠、重視融合技術融合帶來的裂變效應。
具體解釋。其實,以“人”為中心頗為體現數字化轉型的精髓。
此前,以“流程”為中心是信息化時代的典型特征,但其應用價值已經觸及“天花板”。也就是說,“流程”的固化沉澱,雖是強化了“管理”,可也忽視了個人應用體驗,壓製了個人的創造價值。
與此不同,以“人”為中心則是行業數字轉型的典型特征。
在此原則下,機場將以乘客為中心;交通將以車輛為中心;醫院將以患者為中心。此外,智慧工廠、智慧水務等應用,看似與“人”無關,但將場景顆粒度不斷細化,其應用內核也是人與機器、人與環境的聯接協同。
“4大發展”環環相扣
繼續分析“4大發展”,此4方麵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其中,前兩個“發展”,可總結為以數字產業化,推動產業數字化。即基礎創新是衡量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標誌,基礎創新的突破將能夠帶動城市的產業發展。隻有發展政府、企業、個人協同的智慧產業生態,才能支撐起城市未來的長久發展。
當然,此城市願景的實現,離不開人工智能、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就是後兩個“發展”的價值。人工智能是實現全場景智慧的核心關鍵技術,而“普惠AI”將是必要條件,隻有實現了的普惠AI,人工智能才能夠在城市中繁榮發展。
此外,數字化時代也不是單一技術發展的時代,而是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相互融合的時代。隻有重視融合技術的發展,才能為全場景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極大的加速度。
“全場景智慧”之城
上述即為“全場景智慧”的理論基礎,深圳則正在成為此概念的最佳實踐。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敢闖敢幹、敢為天下先都是這座城市的精神。而現在的“全場景智慧”,又重新詮釋了“深圳速度”的深度和寬度。在一係列應用實踐中,“全場景智慧”正在融入深圳城市治理、公共服務,以及產業發展各個領域,正在覆蓋城市生活的方方麵麵。
舉例說明,深圳機場已經被稱為“未來機場”,在此“刷臉”即可快速通關,飛機靠遠機位的幾率也越來越少;深圳的智慧水務,則被定位為一網全感知“智慧環水”,實現了全方位的立體感知、事件告警和和趨勢展示。
不僅如此,南方電網的運維人員基本不再需要“爬塔走線”,通過部署輸電線無人智能巡檢方案,檢測效率提升5倍以上。
“過去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深圳的交通不僅有“最強大腦”,還明亮了最聰明的“眼睛”,通過植入AI視頻識別技術,全市路口因此平均車速提升25%。
華為在東莞鬆山湖基地也實現了以人工智能,製造人工智能,通過部署基於Atlas 300+工控機的智能質檢方案,質檢準確率由95%提升至99%,部分工序的精度甚至可以達到100%。
當然,這隻是全場景“智慧深圳”的外在表象,不惑之年的深圳,已經展現出其底蘊。因為這是一座極其重視科學基礎研究,極其重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城市。華為與南山區共建鯤鵬產業基地,與福田區共建了人工智能產業基地,這既是深圳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的表現,也是深圳新產業生態發展的基礎。
此外,深圳也正在將智能釋放,“跑步”智慧化發展。
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建鵬城雲腦Ⅱ一期,將正式開啟千P級AI集群應用。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作為鵬城雲腦Ⅱ的底座,為鵬城雲腦Ⅱ注入澎湃算力,支撐AI領域諸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各類基礎性研究與探索。未來不僅用於科研院所的AI基礎性研究,同時也把這些算力開放給企業研究人員。
由此可見,基礎創新的深度將決定全場景“智慧深圳”的高度;產業生態協同將決定全場景“智慧深圳”的寬度。而通過在“全場景智慧”的實踐,深圳的城市治理正在從被動響應,走向主動感知與預測;深圳的公共服務正在從單一服務模式,走向差異化服務模式,從固定地點服務走向隨時隨地的服務,真正實現以人為中心;而深圳的企業也正在借助智能的手段,極大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產業的智能升級。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係建設,這裏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隻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采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台。合作聯係:zg777zg@sina.com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台。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