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間,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發布內部信稱,小米作出新一輪的管理層人員變動,林斌升為副董事長、王翔為集團總裁、何勇升為集團副總裁;周受資、盧偉冰重要業務線輪崗,黎萬強、祁燕因個人原因離開小米。小米近來在人事上動作頻頻——這已是這家公司今年第六次調整。
在此次調整中,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的離開尤其引發關注。這位從金山時期就跟著雷軍的老部下曾經在2014年暫別過小米。2010年,雷軍與林斌、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劉德和洪鋒共同創立小米,據了解,目前,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三人已經離開。
頻繁人事更替背後,小米正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時間點,雷軍在內部強調小米仍然是以“手機+AIoT”雙引擎驅動,但目前來看手機業務很難再有爆發性增長,IoT業務短時間內有很難代替手機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幾天前,小米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小米的收入為536.6億元,同比增長5.5%;毛利潤為82.4億元,同比增長25.2%;經調整淨利潤為34.7億元,同比增長20.3%。
利潤增長超預期,不得不說小米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但細細看來,這份成績絕不能稱之為亮眼:從財報可以看出,小米的收入增長明顯放緩,低於去年同期的14.8%,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個位數增長。
作為小米最核心的兩大業務,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服務的境地頗為尷尬,這其中,扮演流量入口角色的手機業務出現了銷量下滑的現象,而扮演著變現角色的互聯網服務增長幅度也不如以往。
另外,關於三季度財報表現情況,小米CFO周受資表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形勢下滑比較嚴峻,這裏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消費者在等5G時代的到來。
互聯網服務日漸疲軟
根據官方的定位,小米區別於一般的手機廠商,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其核心商業模式是以硬件換收入和流量,而利潤則主要由互聯網服務業務貢獻。
然而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小米手機業務的毛利貢獻迅速攀升,從2019年一季度的17%飆升到36%,Q3為35%;相反,互聯網服務的毛利貢獻則從一季度的55%下降至41%,這也是7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財報顯示,小米三季度的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為53億元,同比增長為12.3%,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其中,海外市場互聯網服務同比增長87.7%,在互聯網服務總營收中占比37.2%。

具體而言,在增值服務方麵,遊戲業務收入為8.2億元,繼二季度同比個位數下跌之後,三季度同比增長26%,不過就當前來看,遊戲業務的占比還依然太小。
包括小米金融、有品電商等其他增值服務方麵,三季度也基本上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收入達到16億元,同比增幅近78%。其中較為亮眼的是,小米金融在消費貸的推動下收入達到了10億,同比加速增長至90%。
而作為核心的廣告業務,由於受整個廣告行業周期和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多方麵影響,三季度的收入僅為29億,同比下跌至9%。尤其是依賴出貨的預裝軟件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8.3億下跌了50%以上,三季度僅有3.8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份廣電總局約談了包括小米、長虹、創維等在內的多家電視廠商,要求整頓開機廣告的亂像。這意味著,小米電視的開機廣告收入接下來將會進一步下滑。
相對低毛利的小米金融與有品電商業務在快速增長,更高毛利的廣告業務在收縮,由此也便導致毛利率結構性下降,在當前互聯網業務持續調結構的情況下,小米的這一情況將會長時間持續。
基於以上種種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服務業務承壓,為了保證小米整體的利潤率,智能手機業務的盈利需求變得極為迫切,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米手機一直以來的價格優勢,進而影響了出貨量。
智能手機的內憂外患
在小米的總營收中,智能手機的收入占比達到60%以上,可見該業務仍是小米的基本盤。所以關於此次增長放緩,與手機業務下滑的聯係最為密切。
具體來看,小米智能手機在整個三季度的全球出貨量約為3210萬台,同比下滑3.6%,收入323億元,同比下降約8%。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發現,這也是近小米兩年來首次出現的季度內負增長。
然而,盡管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和營收雙雙放緩,但智能手機的毛利率卻上升至9%,是近八個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為小米帶來了將近29億元的毛利,同比增幅達到36%。究其原因,這是由於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和成本差值被拉升到90元,是曆史最高水平。
事實上,小米看似成績不錯的手機業務,無論是從當下的出貨量和營收,還是從市場競爭的大環境看,都處於內外交困的狀態,形勢可謂嚴峻。
先看小米在國內市場的數據,其出貨量同比大幅減少37%,在國內前五大手機品牌當中跌幅最大。
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三季度,華為的出貨量為4150萬部,占整個國產手機市場出貨量的41.5%,年增長率66%。而包括小米、vivo、OPPO、蘋果在內的其它手機品牌,四家合並後的份額僅占到市場的50%,低於上季度的54%和去年同期的64%。
IDC數據也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小米970萬台,同比下降了30.5%。

國金證券新檢測數據顯示,在10月份新機銷售前20排行榜中,華為係手機占據榜單中的9席,其中新機Mate 30係列銷量合計超過200萬台。而小米品牌新發布的機型並未上榜,主打性價比的紅米Note 8 Pro是唯一上榜機型,且排名靠後。
根據IDC數據,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已經連續兩年保持出貨量第一;而在西歐市場,小米正在嚐試電商+線下小米之家+運營商等多渠道,目前看已有初步成效,第三季度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90%。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的海外地位並不穩固。首先是小米一直引以為傲的印度市場,其占有率比同期下降0.2%,這或許意味著小米在該市場的增長已經遇到了天花板。與此同時,OPPO與vivo則增長迅速,兩者合計市場份額已達到27%,成為小米在印度強有力的對手。
更為重要的是,小米在印度走的是中高端路線,但目前售賣的機型主要還是以紅米為主,並不占據絕對的優勢。從此次財報中顯示出海外ASP的下降,其實也體現了小米正在以價格換市場。
另一方麵,盡管小米在西歐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90%,但由於市場拓展的時間較短,基數較小,實現同比爆發增長也相對容易。而價格定位上,小米Note 8目前在德國的價格隻有200多歐元,小米9的定價也在499歐元,屬於中端價位。
總的來說,麵對持續下滑的中國存量市場,海外的增量市場是小米當下最大的機會。隻不過目前來看,其拓展之路還很艱難。
5G時代:野望與失意
在回應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時,小米官方給出的答案是:由於目前正處於4G向5G切換期,手機市場大環境承壓,因此小米選擇了穩健增長,提高盈利能力和現金儲備,消化不良庫存。

財報顯示,除了毛利率的提升,小米在現金儲備方麵也從今年一季度的376億元提升到三季度的566億元。並且,截止2019年9月30日,小米的存貨賬麵值為262.41億元,較年初減少32.40億,降幅為10.99%。
此外,為了彌補技術研發上的短板,小米的研發開支達到20.33億元,同比增加32.5%,環比增加30.7%,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約3.79%,占到除稅前利潤的61.70%。
一方麵注重現金流和庫存水平的健康,一方麵強化技術投入,從以上指標來看,輕裝上陣的小米正在“囤積糧草”,為5G應用的廣泛鋪開做準備。
“5G是小米手機業務增長的下一個希望。”摩根士丹利認為,5G手機的推出和全球化擴張將幫助小米手機業務反彈增長,手機銷量在四季度將有接近20%的同比增長。
相比4G手機,5G手機一方麵在基帶、天線等方麵的硬成本增加,另一方麵由於需要產業鏈的升級,廠商的研發投入更大,這也一直是影響其被市場接受的最大阻力。所以說,誰掌握了具有價格優勢的5G產品,誰就掌握了未來的手機市場。
為此雷軍在Q3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稱,“在5G時代,手機成本上漲後,友商的5G手機貴得離譜,小米依然會保持厚道的價格,這會讓5G更快普及。”小米方麵表示,明年將發布十款以上的5G手機。
然而,5G一方麵意味著機遇,但另一方麵則是激烈的競爭。要知道,目前中國5G手機市場競爭的大體格局是:華為、vivo勢頭強勁,而小米和OPPO則是不盡如人意。
華為方麵,先有Mate20x主打同時支持NSA和SA,再有11月的Mate30 5G接力。從芯片到手機、網絡的一體化優勢,支持了華為5G手機在2019年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尤其是近期推出的低價5G手機榮耀v30,更是讓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大打折扣。
同樣,vivo也已經先後發布了iQOO Pro 5G版、NEX 3 5G兩款5G機型,並且都是較激進的定價策略。IDC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今年第三季度的5G手機總出貨量達到48.5萬台,其中,vivo主打低端機占據了54.3%的市場份額,占據了絕對的先發優勢。
而小米在今年也發布了三款5G手機,分別是小米MIX3 5G版、小米9 Pro和小米MIX Alpha,售價為4500元、3699元和19999元。不過從IDC發布的三季度5G手機市場廠商份額來看,小米僅占有1.5%的市場份額,被網友稱為“中國5G手機失意企業的第一名”。
顯然,華為和vivo的低價策略打亂了小米5G手機的部署,盡管小米已經極力地縮小5G手機價格,但先機已失。並且,今後將全部轉向同時支持NSA和SA的新手機,小米已沒有太多機會。
萬億級IoT市場,再遇華為
在小米的三大業務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無疑是表現最好的一塊。
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IoT收入為156億,同比增44%,其中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頗為亮眼,高達58億。另外,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達到2.13億,同比增長62%,環比增長8.6%。
可以預見的是,或許5G對小米手機的整體推動不會那麼迅速,但就目前的形勢,5G應用給小米IoT帶來機遇可能更為直接。

早在2013年,雷軍看到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的趨勢,開啟了小米生態鏈計劃;2018年的IoT大會上,“AI+IoT”成了小米的核心戰略。2019年小米年會上,雷軍宣布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表示將在未來的5年內持續在AIoT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從成立起至今,小米已經投資了超過280家公司。這其中,專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品的公司超過100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雲米已陸續在美國上市,而科創板也有近10家小米投資企業的身影。
“投資+孵化”讓小米迅速鋪開IoT產品的SKU,大到空調、洗衣機,小到電池、簽字筆,在速度、廣度上占據了優勢。2019小米開發者大會上,小米AIoT負責人範典稱,手機+電視、筆記本、路由器、小愛音箱+生態產品,小米已實現了智能品類全覆蓋。
而據國金證券數據顯示,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了超過4000個SKU,是目前全球聯網設備最多的AIoT平台。麵向萬物互聯網的5G時代,這些巨量的設備基礎或使小米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利用龐大的設備和用戶積累,形成平台和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硬件引流的成本,增強盈利能力。
可以想象,在5G技術的助推下,小米IoT和互聯網服務業務將會成為公司的營收主力,手機業務或將淪為配角。
不過,勢頭不減的小米IoT業務也存在增長焦慮。以大放異彩的電視業務為例,其在小米三季度的出貨量為310萬台,同比增長59.8%,占據國內16.9%的市場份額。然而2019年國內電視行業突變,華為、一加等一眾手機廠商都紛紛進軍該領域,這對小米來說不可謂不壓力山大。
目前來看,智能電視以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對小米IoT業務收入貢獻為37.2%,占比稍有回升,但如果IoT在除了電視之外的大家電上如無突破,或許再難現爆發式增長。
事實上,與智能手機的產業鏈類似,小米廣泛布局AIoT設備的隱憂同樣籠罩在華為的陰影之下。
在IOT領域,華為已經形成了芯、端、雲三個層麵的協同交互。憑借著在通訊技術、芯片、軟件開發方麵雄厚的實力,華為完善了自己創建的物聯網HiLink + HiAI技術平台。另外,其在年中推出專為物聯網而設計的鴻蒙係統,更是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反觀小米,“缺芯”問題一直是其無法接受的痛,為此小米一方麵不斷進行相關組織架構調整,一方麵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今年4月,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鬆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專注AI和IoT芯片。
除了自主孵化和研發,小米也在積極布局投資業內優秀的芯片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市場耳熟能詳的明星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經連續有兩家小米投資的芯片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其中,WIFI MCU芯片供應商樂鑫科技,發行前小米合計持有3%的股份,而在此前拿到科創板001號受理名號的晶晨半導體,發行前小米亦持有3.51%的股份。
總體上看,小米與華為的IoT策略頗有相似之處,即先打造一個平台,然後聯合生態合作夥伴推出一係列的產品。但在產品定位上,兩家之間還是有些明顯的差別。
在價位上,小米IoT延續了一貫的高性價比模式。以小米音箱為例,其最貴的小米小愛音箱HD也不過599元,最便宜的小米小愛音箱 Play僅售99元。而華為AI音箱上市時的價格就定在了399元,上市八個月後就賣出了100萬台。
由此可見,華為在IoT行業明顯走的是“高端”印象,對比硬件綜合利潤不超過5%的小米,華為的高端策略或許會如同手機業務一樣,在IoT領域對小米帶來新一輪的碾壓。
上市以來,市值縮水將近一半,負重前行的小米能否重回上市之初的高位,我們或許在接下來的5G、AI浪潮中找到答案。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威海公交車官方app安卓版
旅行交通109.7M
下載
運滿滿司機版app官方版
生活實用102.7M
下載
小猿口算app安卓最新版
辦公學習71.96MB
下載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