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讓我們了解了華為的技術實力,但華為不僅因為在5g領域的成功而備受尊敬,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兩個故事。

1987年,任正非創辦華為,當時的主要業務是擔任交易所代理。這一時期,國內通信設備基本全部進口,因為相關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當時有一個概念叫“七國八製”。他們的想法是市場上有來自7個國家的8種製式的機型網絡。國外廠商的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利的,但對於國內市場來說,存在著許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麻煩。為了切身利益,各個廠家都是獨立的,很難提高國產交換機的整體水平。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家裏能裝一部電話不是一個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因為僅裝一個固話也需要幾千上萬元的費用,原因就在於當時所有通信設備全靠進口,安裝成本和通信資費都非常的高昂,直到1993年華為成功研製出了數字程控交換機才打破了這種局麵。
這種轉變不僅打破了西方的壟斷,而且超越了大多數同類產品。它不僅讓華為走出國門,還迫使國內交換機市場調低價格,從而在通信市場上實現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包容性發展。

關於華為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GSM的。GSM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用戶最多的移動通信技術之一,也被稱為2G,當時國內從基站到手機的GSM仍是歐美巨頭的天下。那時候,街上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諾基亞手機。巧合的是,諾基亞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瞄準移動通信市場後,立馬獲得了固網的成功。任正非沒想到的是無線技術的高門檻。
任正非後來表示,華為在無線領域遇到了巨大困難,很難生存下來。當時,我們隻有固定網絡的研發能力,還沒有無線技術的技術門檻高,但離不開無線技術。回顧過去,如果華為不能在無線網絡上生存,我們現在就是一個垂死的固定網絡公司。

1995年,華為開始研究GSM。由於技術上的困難,華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投資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渡過難關,華為開始大力推進內部融資,讓員工購買內部限製性股票。後來,這些賣股票的員工賺了很多錢。不過,任正非和華為當時壓力很大,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扼殺華為的技術創新。
多年後,深圳市長在節目中透露,他收到了3000多封關於任正非的投訴信。1997年,華為在北京電信展上發布了一款GSM解決方案,隨後華為獲得了福建移動高達3.2億元的移動通信項目合同。

華為GSM的成功,不僅為國家通信設備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更是因為GSM智能網絡技術的延伸和移動拯救了那些深陷全球IT泡沫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騰訊,通過手機QQ賺了好幾桶黃金。
華為的創業史也可以說是中國通信產業和技術進步的曆史。其實不僅僅是通信行業,國內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這樣的情況,中國沒有的,價格就賣的很貴;中國有了的,他們的價格馬上就下來了,從這一點來說,華為對國家對社會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以太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r網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14.78MB
下載
阿格斯交易平台安卓版最新版
其它軟件12.3MB
下載
幣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74.98M
下載
比科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92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幣托交易所
其它軟件34.65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