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0 Pro,我願稱其為小米的涅槃之作,因為它打破了公眾對於小米手機的種種思維定勢。
無奈小米不會吹。
我用這台機器也用了近一個月,感受很明確。對那些還不待見小米的人,我想可以引用羅哥發布會上的一句話來回應(有意思的是不久前羅哥直播就「帶」過小米 10 Pro):
廣告是小米最大的包袱買小米手機的人繞不開廣告,不買小米手機隻評價的人也繞不開廣告。別煩,比起手機拿到手裏摸索、求助、幾經折騰和廣告有來有回打上好幾十個回合,我們在這裏花兩分鍾時間聊一聊 MIUI 的廣告問題並不過分。
必須承認的是,廣告的確是擋在小米 10 Pro 和「高端」之間的那塊絆腳石,充斥著「牛皮蘚」廣告的 MIUI 也依然配得上「ADUI」這個稱號。以我自身的使用體驗來看,小米應用商店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商店搜索候選項和搜索結果幾乎都是推廣,而不是我要的那個應用,除非那個應用正好也買了推廣位。

應用商店候選結果與搜索結果
更讓人惱火的是,如果不用官方應用商店改用第三方商店,在安裝器中,一樣能看到來自小米應用商店的推廣。

應用安裝過程中的提醒
那廣告能關嗎?能。但你若是打開設置在搜索框中搜索「廣告」二字,是搜不到那個傳聞中可以關閉廣告的「一鍵開關」的——不是老用戶根本不會知道,你需要在「設置 > 我的賬號 > 隱私協議等 > 係統廣告」這裏才能找到全局廣告開關。

在係統設置中搜索「廣告」
在小米看來,這些廣告嚴格來說都叫做「互聯網服務」,不屬於「係統廣告」,但上麵提到的應用商店可是無法卸載的預裝應用,要關閉所謂「互聯網服務」需要在該應用設置中調整,或者隻能關通知解決,一般用戶怎麼會知道這種操作?
況且 MIUI 負責人在去年就承諾過整頓在「通知推送和信息流」中的低俗內容,轉眼 3 個「三個月」過去,當初的承諾還是一紙空文。
如果小米達成了這個承諾,隻有「普通廣告」的小米能走上高端嗎?沒準還真能。我不理解為什麼小米中國區在係統廣告這件事情上表現得那麼唯唯諾諾,明明廣告占了小米營收相當的一部分,為什麼小米中國區不能硬氣一點直接回應?
不要說做不到,印度區的老大已經這麼做了。

公眾對 MIUI「廣告很多」的印象屬實,但如果你用過別家的機器,就會發現大家都有廣告其實也是事實。小米需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消滅低俗廣告,讓一鍵關閉廣告能關閉幹淨;然後打好輿論戰,學會轉移矛盾,堅持據理力爭,或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MIUI 的廣告問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可以說是對「沒有廣告 MIUI 就會更好用」的一種反證。
MIUI 擁有極為全麵的效率工具和生活服務。效率工具比如集成係統內的無廣告 WPS,多協議無線投屏;生活服務比如負一屏整合,快應用直達…… 好東西太多,你想要或不想要的都有。除此之外,在大多數人看不到的地方還有非常多的細節處理。
這裏簡單舉些例子:
相冊中會顯示截圖的來源應用、來快遞時鈴聲會變得更加活潑、麵容解鎖可選擇 iOS 邏輯或者直接解鎖、息屏顯示可選速覽/定時/常亮……對了,關於息屏顯示,MIUI 不僅在其他家有的息屏顯示這裏做了防「燒屏」,對通知欄上一般會常駐的圖標(比如時間)也同樣做了固定頻率的細微像素偏移,避免長時間顯示在狀態欄留下殘影。

甚至連狀態欄的時間顯示都做了防「燒屏」處理
另外說起細節還不能忘了 MIUI 11 的係統字體——「小米蘭亭 Pro」。這個字體不僅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同時還保留了優異的閱讀體驗。在這點上,它可能是除了 San Francisco 以外平衡做得最好的了。

小米蘭亭 Pro 的一些細節
作為 Variable font,小米蘭亭 Pro 的字重能無級變化。不僅可調大小,現在還可自由調節粗細了,可以說是「長輩快樂」功能。另外由於采用了 OpenType 的可選字形優化體驗,夾在數字之間的冒號會居中變圓、連續全角標點間距僅微寬於半角標點……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是 MIUI 麵對其他家軟件體驗時所擁有的絕對優勢。就在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數十萬的米粉在體驗「幹翻全體友商」的全新 MIUI 桌麵;就在友商產品經理宣傳新的隱私保護功能時,MIUI 對應的功能已經悄悄開始內測;就在我準備罵小米還沒做「超級防抖 Pro」的時候,剛剛更新的穩定版就已經給所有人推送上了,並且負責人還說 4K60 的防抖,全新的相機 UI 都在路上了……
MIUI 正是這麼一個開發進度高度透明,米粉和小米員工高度互信,攜手共建的係統。因為廣告的存在,似乎小米手機「成也 MIUI,敗也 MIUI」,但「敗也 MIUI」是不熟悉小米的新朋友的感受,而「成也 MIUI」才是所有小米粉絲的共鳴。
出廠手機殼第一次擁有了姓名關於小米 10 Pro 是否「高端」這個問題,很重要但提的人不多的一個點在於,小米 10 Pro 看起來就不夠 Pro。
最直觀的是,它的 CMF 相比於同價位又是「素皮」又是「陶瓷」的機器完全不夠意思,看起來就不像能賣到 6K 的手機。同時它的手感也很差。小米 10 Pro 厚 8.96mm,四舍五入就是 9mm,如此厚度雖然對於戴翻蓋保護殼的「商務人士」影響不大,但對於我這種「裸機黨」來說,整機的觀感和握感都不好。
即便小米的工程師在這台手機上終於實現了他們三年前就想嚐試的超窄金屬邊框設計,這樣的設計仍然沒法消除握感的不適,同時還導致邊框上的按鍵變得非常窄,按壓感並不好。

挺厚的
要說重量,208g 顯然不算輕,但在現在手機越來越重的趨勢下,這個重量倒也不是不能接受,我反而覺得帶點重量的手機才有「Premium」的感覺。但整機重量分布不太均勻,有些頭重腳輕,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那有解決辦法嗎?
就等你這句,戴上附贈的手機殼吧——這個手機殼做工相當紮實,整體硬到幾乎無法彎曲,背麵做了防滑凸點的設計,相機開孔完美地保護了凸起的部分,側邊完美地包裹了電源音量鍵,增大了按鍵麵積。戴上手機殼,握感不僅更加厚實了,整機重量分布也平衡了許多。

連殼都刻了字
因此我認為,這手機戴上殼才是「完全體」;小米肯定也覺得手機殼是「一塊塑料的藝術之旅」,以至於還在側邊驕傲地加上了「DESIGNED BY XIAOMI」字樣。
屏幕隻差那「臨門一腳」小米 10 Pro 屏幕的 PPI 僅有 386,如果再算上 Diamond Pentile 的損耗,等效 PPI 隻有 315,低於 Retina 的 320,所以這塊屏幕我能明顯看到文字的彩邊和圖標的鋸齒。至於你能不能,可以去小米之家看看。
這塊屏幕在其它方麵的槽點倒不是很大。90Hz 是今年旗艦的基本要求,它絕對不隻是對遊戲有好處,在日常使用的每一個 UI 動畫中,高刷新率給人的感受都是極為強烈的,這些 KOL 們已經吹過很多遍了,就不再贅述了。

小米 10 Pro 采用的打孔曲麵屏,打孔不大不小,處於「能接受但不能忽視」的級別;曲麵的部分與去年的手機不同,沒有特別影響日常閱讀體驗,反倒能在彈幕從邊緣流入屏幕時,通過曲麵變化營造出一種奇妙的愉悅感。
這塊屏幕的發色很棒,低藍光的同時色彩也很準確,是那種看一眼就心動的準確。用玄學的話來說有種「通透」感,這時再回去看以前的屏幕就會覺得有點「髒抹布」了。MIUI 在設置裏也為這塊屏幕提供了很多可調參數,比如 RGB、HSV、對比度、Gamma 等,對喜歡折騰的用戶來說是件好事。

色彩風格調校
但普通用戶也沒必要折騰,因為這塊屏幕有出廠校色,選「原色」模式色彩就非常準確了。如果覺得出廠校色太過寡淡,看視頻時 MIUI 也提供了視頻增強效果。隻不過這個增強效果不是針對視頻的,而是對應用全局都套了一層濾鏡,在視頻之外的 UI 上也有作用,MIUI 應該需要修複這個問題。
小米在發布會上重點強調了這塊屏幕的自動亮度優化,利用手機前後兩個傳感器來實現更準確的光感,配合機器學習的算法讓這個手機宣稱做到了「Android 陣營最好」的自動亮度體驗。

自動亮度與陽光模式
實際真的如此嗎?
說它「最好」,其實不是因為小米做得特別好,而是 Android 陣營之前都做得太爛了。這台手機做不到讓用戶忘記手動調亮度,但起碼不會抽風到讓用戶放棄自動亮度。比如躺床上玩手機的時候,自動亮度效果就不是很好。難道小米是故意想讓用戶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嗎?
走到戶外,這塊屏幕同樣驚豔。亮度除了會自動拉滿,還會啟用「陽光模式」。此時,高達 800nits 的激發亮度會被啟用,同時還會啟用對比度增強效果,幫助我們在陽光下更好地看清屏幕。根據各方的測試,小米 10 Pro 應該是目前 865 旗艦中激發亮度最高的。
所以說這塊屏幕真的就差分辨率這臨門一腳了——如果 PPI 能做得更高,這塊屏幕毫無疑問能躋身上半年最佳屏幕之列,對參數吹毛求疵的人也很難再挑出什麼毛病。
充與放,都能打破條條框框Android 陣營的快充早已讓消費者的充電習慣從「整晚充電」轉變為「碎片充電」,而 50W 的 Mi Charge Turbo 讓我的充電習慣再進化到了「隨時滿血複活」。即便是一塊 4500mAh 的大電池,一小時充滿也不在話下,體驗非常舒適。
同樣舒適的還有無線反充。除了充配件,無線反充還能像煙民間「借火」一樣,讓你朋友「手心裏的溫暖」繼續暖下去。更棒的是,小米 10 Pro 在有線快充的同時還能無線輸出,從而能省下一個無線充電板的桌麵空間,無比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電量見底時 MIUI 還提供了嚴格控製後台的超級省電模式。在這個模式下,除了電話聯係人短信,用戶還可添加最多六個自定義應用。在電量還剩 5% 時,開啟超級省電後,係統提示還能待機 18 小時——這個救命功能理論上應該會很好用,但在疫情期間,我實在是沒遇到使用它的機會。

超級省電模式
至於外放,小米 10 全係列都采用了對稱式的雙揚聲器,加上聽筒共有三個獨立音腔,這種“奢華”的設計在手機上非常罕見。小米 10 Pro 相對於標準版更進一步,雙揚聲器的等效音腔更大,聽覺體驗更加震撼。
這樣的配置毫無疑問顛覆了傳統的影音體驗。在外放影視劇時,配合音效增強,這對揚聲器能產生真實的立體聲效果,在上網課開會議時,這對揚聲器也能營造很強的臨場感。
而更加顛覆性的在於日常的外放體驗。午休小憩,本來為了能鬧醒自己,我會將單揚聲器手機帶有揚聲器的一段朝向耳朵。但現在,隨便怎麼放,響鈴都是最大聲。
這種感覺好比從傳統運動相機升級到了 360° 全景相機,不需要再將鏡頭對準被攝對象也能達到拍攝效果一樣,開始會很不習慣,但逐漸習慣後,這就是回不去的體驗提升。
大底高像素的憂與喜相機是這台手機的主攻方向,小米從去年底開始確立將高像素作為營銷方向起,就一直在高像素的路上狂奔。從硬件參數上看,這台手機和去年末的小米 CC9 Pro 主要差別有三:
一是 865 的 ISP 的巨大升級。實際使用時能明顯感覺到拍照延遲比小米 CC9 Pro 小了非常多。
二是刪去了能 1.5cm 就對上焦的微距鏡頭,轉而讓廣角鏡頭來承擔此任。老實說,這個改動無傷大雅,之前的五攝更多是參數上嚇人,不一定滿足實用性,隻保留四攝反而更加務實。
三是微距的洞洞被閃光燈和 Flicker Sensor 填上了。這是這台手機設計最失敗的地方!幾乎所有小米 10 係列用戶都反饋說閃光燈太靠下,會被手指遮住,影響手電筒的使用。很明顯,在進行設計時,這台手機實用性向美觀度讓步了。因此我此前很期待 Redmi K30 Pro 能解決這個問題,誰知道它把 90Hz 砍了(淚目
如果你對 CC9 Pro 還不夠熟悉,沒事,我再具體講講:
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攝 S5KHMX。它和 S20 Ultra 的主攝一樣都是 108MP,都具有極強的解析力,但前者是 4 in 1,後者是 9 in 1。因此在夜景成像上,後者的理論進光量會更大,但 S20 Ultra 目前還欠優化,從 KOL 給的樣張看,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此外這顆傳感器不支持慢動作,所以 小米 10 Pro 的慢動作實際上是用超廣角實現的。
1/1.33" 的大底給了這顆主攝相當不錯的夜景表現力,但同時由於鏡頭素質跟不上,這個大底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邊緣模糊。在普通拍照時可能感知不強,但現在是網課時期,我需要天天拍照上傳作業,因此這個問題非常困擾我。

邊緣模糊問題在文檔拍攝中尤其明顯
可以看到,中心文字還算清晰,但四周的文字已經模糊了。小米官方當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提供了解決辦法——用超廣角。但超廣角拍出來的照片在光照條件不佳時,同樣不盡人意,邊緣存在色散現象。

超廣角邊緣存在色散
難道就沒有除了裁切以外的辦法嗎?主攝四周模糊,那我用 2x 不就沒問題了嗎?哇我真聰明……

2x 變焦下邊緣依然糊
還是糊的??我陷入了沉思:「不對,一定是我打開方式有問題,再試一次……」

清晰無色散
成了?!
怎麼回事?聰明的你應該猜到了,小米 10 Pro 在變焦時會先測距,看距離是否能達到下個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達到了,就切換鏡頭,沒達到,就繼續采用主攝數碼變焦。因此,當離紙張比較近的時候,用 2x 變焦也救不了邊緣模糊的情況。
怎麼才能知道換了鏡頭?
小米 10 Pro 的主攝和長焦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銳化方案,主攝比較自然,而長焦銳化很重,在取景器就能看到明顯差別。解決了拍作業的問題,該解決拍屏幕的問題了。

4x

2x 裁切
怎麼 4x 比 2x 模糊這麼多?
聰明的你應該猜不到,在 3.7x 以上的變焦,如果距離沒有達到超長焦鏡頭的最短對焦要求,變焦會回落到主攝的數碼變焦。
兩個問題,為什麼是 3.7x,為什麼回落到主攝?
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小米 10 Pro 的超長焦相機是 OV13B10,本身是 13MP,小米放在了 3.7x 上,在 CC9 Pro 時,小米把它叫做「8MP 5X 光學變焦」。

這個 8MP 是等效裁切算出來的,本沒什麼問題,但之前 OnePlus 7 Pro 幹過這事,被 XDA 的吃瓜群眾噴了,於是一加之後就老老實實標原數據了。小米可能也一樣,所以在這台手機上,小米管它叫「10X 混合光學變焦」。
第二個問題也不難回答,由於 2x 鏡頭沒有 OIS,高倍變焦會抖得厲害,為保證穩定性,就回落到了主攝。當超長焦沒有祭出來的時候,主攝隻能數碼變焦到 20x,不過短距離變焦倍數太大也沒什麼意義。
扯遠了,總之如果想拍好掃描件,還是開啟「文檔模式」,在光線好的情況下用超廣角拍吧。
接下來該講軟件了。小米 10 係列的相機固件很有意思,可惜提的人甚少。
我想說的隻有它——自動拍照增強。這次固件一共有五種增強效果,四顆鏡頭對於這五種效果的支持情況如下:
HDRHDR 就是 HDR,沒什麼好解釋的。

左邊關閉 HDR,右邊開啟 HDR,可以看到 HDR 對細節還是有一定損傷的,當然這是在極限情況下,一般情況下不裁切放大,畫質劣化並不明顯。
AI上麵說的「AI 場景 1.0」是指,通過 AI 識別場景,然後找到專屬的增強效果,再疊加上去,其實各個廠商都有這個功能。它的缺點很明顯,一旦沒識別到對應場景,照片就會很寡淡,導致拍照時要不停換角度。等 AI 認出來你這是什麼東西,才能按下快門,非常繁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米整了個「AI Pixel 2.0」,原理是把大量直出原圖和攝影師調過色的圖喂給機器學習,然後訓練出了一個對所有場景都可用的調色模型……
你可以這麼理解,1.0 是隻會套濾鏡然後就端著相機去約福利姬騙炮的渣男,2.0 是個正兒八經的專業調色師傅。這才終於解決了「等 AI 再拍照」的問題,讓 AI 技術真正方便了人類。
少廢話,看樣片。

這裏放了三張圖,左邊當然是原圖,中間是 2.0 處理過的圖,右邊是 2.0 + 1.0 疊加處理的圖,可以看到中間這張已經有內味了,但右邊更毒了一些。
你可能會問:有必要兩個增強共存嗎?真有。
因為 1.0 的場景識別還是存在的,所以 2.0 的調色不會過於豔麗,而是「一切都剛剛好」,適合一般場景;而對於拍食物這種「飽和度拉滿」的場景,1.0 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左:未開啟 | 右:AI 2.0+1.0
請持穩手機這個功能可能是從華為 P 係列那裏借鑒的,就是先讓你按快門,然後再提醒你多拿一會手機以增強畫質。成片效果很顯著,在光線不足時也能拍到不錯的照片。
隻不過這個功能沒有 Pixel 的 Motion Metering 那麼靈性,在拍運動物體時還是會糊,沒有遵循「先拍到,再拍好」的原則。
夜景模式請注意,這裏的夜景模式指的是「在自動模式下自動開啟」的夜景模式,雖然它的實際效果和手動點選夜景是一樣的,但還是有必要強調一下這是「全自動」的。

自動出現的夜景模式提示
「請持穩手機」頂多算半個夜景模式,這個真夜景模式才是動真格的。可以看到,左邊的「請持穩手機」把照片拍亮了,右邊的「全自動」夜景模式把亮的拍到了。

這時候你可能已經要大呼某兩個字母了,先等等,看到上麵那張表格的 * 號了嗎?全自動夜景模式和 AI 相機無法共存。
截止發稿時,這個問題還存在,不知道小米是刻意為之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總之如果要用「調色師傅」AI Pixel 2.0,就用不了「全自動」夜景模式,隻能用「相當於半個夜景」的「請持穩手機」,讓人感到非常遺憾。
那就單說這個夜景模式,它足夠強了嗎?
不夠,完全不夠,不僅看 DxOMark 的子項分數能看出來,通過坊間流傳的樣張也能看到,即便已經是 2.0 的夜景模式也還是敵不過友商,革命尚未成功,小米還需努力。
可玩性不過在相機的可玩性上,你能想到的友商 feature 小米也一個不落:人像留色、超級防抖 Pro、自動剪輯、自動字幕……即便是沒有的也都在路上了,等 OTA 就行。
倒是需要給「動態照片」這個功能一些篇幅:和 Pixel 一樣,小米的動態照片可以被 Google Photos 備份和回放,同時可以導出視頻/GIF,還有類似 Top Shots 的功能,可以優選照片。
本想借此表揚小米,但這個功能不能常開,遂作罷。

JPED 與 HEIF 細節對比
小米 10 係列支持 HEIF,但不推薦開啟。雖然省空間,但以 HEIF 保存的文件,動態範圍和細節保留都不如 JPEG 格式下保存的文件。而且 Google Photos 隻允許 iOS 設備以此格式備份,Android 不行。真有你的 Google :)
絕不雞肋的小愛同學小愛同學在去年年末更新到了 3.0,新增了對連續對話,自定義喚醒詞和自定義音色的支持。
連續對話配合小愛非常出色的上下文語義理解,能顯著提高用戶體驗。隻不過我在使用中遇到了個 bug:在對小愛同學說「繼續播放視頻」的時候,小愛會執行這個操作,不過接下來它會繼續聽你說話,所以視頻還會被暫停,讓人哭笑不得。

自定義語音模型非常有特色
自定義喚醒詞非常實用,用戶可以設置「嘿希誒瑞」「嘿咕五狗」這樣的喚醒詞,之後再用標準英語同樣能喚醒小愛同學。也就是說,你可以用一句「嘿 Siri」讓三個品牌的語音助手都聽你的話!
自定義音色就更厲害了,用戶隻需跟隨引導上傳 20 句《白雪公主》選段的朗讀語音,經過小米服務器的機器學習,通過後就能讓小愛同學使用自己的語音了,甚至還能共享語音包給其他人。隻不過這個功能存在隱私問題,如果這個訓練過程可以放在本地,用戶可選上傳分享給其他人,那就完美了。
除了這些花樣玩法,對於一個語音助手來說最基本的操作,小愛同學也做得很到位:Pixel 4 用戶引以為傲的 Hands-free 操作,用小愛同學也能實現,隻需要提前設置好麵部識別,用小愛同學喚醒亮屏,就能解鎖進入應用,對音樂/視頻應用還能執行播放/暫停操作,異常便利;此外小愛同學也有「喊話尋手機」的功能,手機找不到了,隻要大喊「小愛你在哪」,即便手機放在了很死角的位置,它也能識別到你的喊話,通過鈴聲+閃光燈+振動的三重提醒來幫助你找到手機。
當然,最讓人離不開的還是和米家 IoT 的深度融合,開關燈,查詢室內空氣質量,有了集成在係統中的小愛同學,一切都變得非常輕鬆。

米家設備的聯動體驗
唯一遺憾就是小米把小愛同學的喚醒閾值調得太高了,經常需要喊三四句才能喚醒小愛同學,家裏的小愛音箱都被喚醒好幾次了,手機上的小愛同學還一點反應沒有,讓人捉急。
但瑕不掩瑜,如果沒有廣告法,小愛同學無論從功能還是生態整合的體驗上都可謂是全球頂級水準,可以說是整個小米 10 Pro 體驗中最為接近「高端」二字的一環了。
簡短的購買建議小米 10 Pro 不是小米努力把看家底牌都拿出來堆上去的機器,它更像是研發團隊本來就想做個「水桶機」,但做著做著,發現相機占成本比例太高了,於是就分了「帶相機」和「不帶相機」兩個版本。
因此我認為 小米 10 Pro 更應該叫「小米 10 完全體」而不是「Pro」。
小米 10 售價 3999 元起,這個價格即便在未來幾個月也是很有競爭力的,配合均衡的產品力,上半年最亮眼的 865 中肯定有它。
我們能看到小米是在以「實用」而非「噱頭」的目標去做這款產品,它的各方麵都太滿足日常使用了:雖然缺少 USB 3.0 導致傳統視頻創作有些困難,但你仍然能在短視頻和直播領域利用這套優秀的相機組進行內容創作;雖然隻有 FHD+ 的屏幕導致顯示存在顆粒感,但在合適的用眼距離下暢快的內容消費也不成問題;雖然整機偏厚重導致握感不佳,但也正是這樣的設計才能塞下令人安心的大電池。
小米 10 Pro 4999 起,這個價位段有更好的相機選擇,更好的屏幕選擇也要來了。但如果你想體驗「完整」的小米 10,買了也不虧。
小米還差那「臨門一腳」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就在說,小米 10 Pro 是一部打破公眾對小米手機思維定勢的手機。但也像它屏幕在分辨率上還差點意思、相機調校還需要再努努力、對待係統廣告的態度還可以更堅決一樣,小米距離自己想要的「高端定位」其實也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了。
當我們說小米 10 Pro「不夠高端」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很多人心知肚明但又不太好點破的一句話其實是:小米這個品牌其實還不是高端品牌。
別急著反駁,我想分別問問兩年前和現在的你——OPPO 高端嗎?
雖然 OPPO 去年銷量不好,但它在 2019 進行了一次非常徹底的品牌升級,從品牌標識到產品設計再到公關營銷,都增加了相當的高級感,這讓許多線上用戶和 KOL 對 OPPO 產生了接近 180° 的觀念轉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今年初發布的 Find X2 Pro,正式宣告了其品牌重建的完成。
而小米呢?
雷軍在去年做的最重大的決定,便是分割小米和 Redmi。去年小米品牌銷量同樣不好,小米解釋為「屯糧過冬」,但在「過冬」的這段時間裏,小米品牌有走向高端嗎?起碼中國區沒有,反而是 Redmi 品牌離人民群眾走得更近了一些。
去年盧偉冰很拚,Redmi 做到了和榮耀貼身肉搏,而小米卻還沒有與華為掰手腕的資本。且不說具體產品,如果小米要和華為擺在同一個台麵上競技,起碼給消費者的感覺要是同級別的。目前看來,小米中國區的營銷團隊根本沒有拿出靠譜的高端品牌建設方案,法務團隊也不敢和企圖阻擋小米品牌升級的鼠雀之輩硬碰硬,似乎「進軍高端」全靠工程師在努力。這樣的小米怎能走上高端?
希望關於手機部分的內容能撬動部分人對小米存在的成見的同時,也希望小米手機業務能成、小米能成。
共勉。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hoo交易所app官方版
其它軟件51.74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方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解壓專家官方正版2024最新版本
係統工具75.3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vv幣交易軟件最新版
其它軟件46.41MB
下載
幣客交易所app官網最新
其它軟件77.27M
下載
以太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