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蘋果資訊 >  iOS的新變化 與 蘋果微信的一次擦槍走火

iOS的新變化 與 蘋果微信的一次擦槍走火

時間:2017-04-21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美國有不少舉世聞名的高科技公司,比如穀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當然也包括感覺上似乎有些衰老的微軟。

蘋果在中國有相當大的一批中高端消費群體,口碑也一直非常好。

但其實對於這些公司,資本市場給出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當下,穀歌的市盈率是32倍,Facebook的市盈率是55倍,老牌的微軟的市盈率都有30倍。而亞馬遜的市盈率高達224倍。

但蘋果的市盈率隻有區區17倍。

這其實是資本市場用金錢給蘋果給出的一個定義:這是一家賣東西的高科技公司,但未必就是互聯網公司。

喬布斯的所謂軟硬合一,是業務邏輯,並不是資本邏輯,後者隻看到了硬,並不在乎它的軟。

資本市場對一家公司的判斷,與其說是目前的盈利能力,不如說是看未來的能力盈利與目前的盈利能力之比。這個比越大,越說明這家公司增長可期,資本在當下進入越劃算。

蘋果的盈利能力非常強,現金儲備也高到讓人高山仰止的地步,但不到20倍的市盈率,說明資本市場認為,這家公司盈利的增長能力,需要打個問號。

製造業其實都有這樣的特征,因為製造業每多賣一個設備,和互聯網企業每多發展一個用戶,它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所能達到的所謂規模效應也是完全不同的。

這就是同樣作為高科技公司,蘋果可能不太被資本認定為互聯網公司的原因。

一個消費產品的製造銷售商,與一個互聯網公司,它的核心區別就在於:你到底擁有的是消費者,還是用戶?

資本市場的看法,也就是投資的角度而已,作為被投主體,可以很在乎,也可以很不在乎。以蘋果現下的盈利能力、市場影響、現金儲備,它並不一定需要太當回事。

但要說蘋果完全不在乎,可能也未必。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蘋果近一次的iOS更新,在“通用”這個模塊裏,用戶這個概念被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重要位置。

在過去,理論上講,每一個蘋果設備都應該對應著一個用戶id,那就是Apple ID。但很多消費者變成蘋果用戶的路徑是:利用這個Apple ID進行應用的下載和購買。

這兩個動作,站在蘋果角度,就叫應用的“分發和變現”。

蘋果之所以對越獄非常惱火的原因就在於,一旦消費者使用越獄的機器,那麼,ta就有很大的可能繞過蘋果對應用“分發和變現”的控製而不再成為蘋果的用戶,這是它絕對不能容忍的。

喪失了這一點,蘋果就真成一個造東西賣東西的純製造業公司了。

蘋果在用戶體係的打造上,是用過蠻多方法的。它不僅僅希望消費者隻是買它的設備,還希望消費者使用它的服務——這話的意思遠遠超越了用一個Apple ID去下載和購買應用。

它在內容上努過力,比如newsfeed這個東西,在地圖上也努過力,甚至和穀歌還正式翻過臉,最近有跡象表明,它在麵向個人使用的雲服務iCloud,努力推進。

它的努力,至少在中國並不是太成功。

中國市場上,在阿裏和騰訊的互相抗衡中,應用層麵的發展極其迅速,而兩家,都有自己的支付手段。

騰訊甚至拿出了小程序這樣的東西,一時裏被科技輿論視為至少是剿滅獨立輕量級應用的另一個應用平台。

一個小細節是,一開始小程序的名字是“應用號”,顯然犯了蘋果的大忌,被迫改名。

而這樣的稱謂,也使得蘋果本來就有些警惕的神經,再一次緊繃起來。

整套微信,再任由其發展下去,是不是就可以做到繞過蘋果對“應用分發和變現”的控製?

微信這次對公號讚賞的調整,僅僅是蘋果權衡之後,挑了較弱的一環下手。讚賞雖然對很多公號運營者(主要是自媒體人)的影響很大,但對騰訊本身的影響並不太大。

這隻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騰訊也迅速妥協,撤下了讚賞。

但讚賞並不是今天才有的,而蘋果選擇這個時刻發難,我始終認為和最新版本iOS對用戶體係的強化有關。

蘋果也許可以不在乎資本市場從資本邏輯上對它的認定。

但蘋果未必能容忍業務邏輯上真的成為了一家隻有消費者沒有用戶的製造企業。

它自己在努力,也盡可能在斷絕別的公司將它OTT化。

但在中國的蘋果用戶體係的難用,或許,真的會讓它考慮,將一係列的網絡服務,物理上放到中國來。

說到底,它並不是穀歌。

—— 首發 FT中文網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