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本文作者鐵流,首發文章。
在微軟surface新品發布之前,由於微軟宣布和高通合作推出基於ARM處理器的Win10完全版和係統設備,主打實時互聯網絡和續航能力更強的PC設備,Windows10全麵進入ARM生態。很多媒體報道微軟將率先推出搭載ARM的Windows PC,微軟surface新品有可能搭載高通驍龍835。
然而在微軟surface新品發布後,傳說中的搭載高通驍龍835的新品依舊不見蹤影,而Intel的X86處理器依舊堅挺。那麼,為何微軟surface新品依舊選擇Intel呢?
高通驍龍835並不適合上PC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高通驍龍835這款處理器是移動芯片,而不是平板或筆記本芯片。這種芯片的定位使得高通驍龍835並不適合作為超薄筆記本的處理器。
高通驍龍835是一款有著非常高集成度的SoC,集成了CPU、GPU、基帶、DSP、ISP等一係列模塊。但這些模塊中,很多模塊對於超薄筆記本電腦是沒有太多作用的,比如占據芯片麵積好大一塊的基帶,在手機上是通信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塊,但由於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來說,根本沒有必要裝手機卡,基帶模塊就成為了完全無用的部分。
此外,DSP、ISP也有可能是累贅。如果主板沒有功放芯片還好說,如果主板已經有了功放芯片,高通驍龍835集成度DSP就有點雞肋了。ISP是圖形信號處理,對於手機拍照至關重要,如果用人類的視覺係統去和手機的拍照係統做比喻的話,鏡頭類似於人眼中的晶狀體和玻璃體,CMOS傳感器類似於人類的視網膜,對焦係統的作用類似於睫狀肌,ISP則相當於是人類視覺神經中樞。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與其用超薄筆記本拍照,還不如用手機來的好用方便,就拍照效果來說,超薄筆記本也無法和單反相比。用Surface拍照的做法除了嚐試新鮮感外,恐怕是比較小眾的需求。
驍龍835的GPU兼容性也是問題,目前除了ARM的Mali,其他廠商的GPU與微軟磨合不多,雖然高通的GPU源自AMD,但高通在移動端上使用後在這些年做了不少修改,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款源自AMD的GPU和微軟WIN10的兼容性到底這麼樣依然是未知數。
最後要說的是CPU,高通驍龍835的CPU部分是8核Kryo 280,可能是為了降低功耗,或者是在手機上浮點性能的用處不大,高通砍掉了Kryo 280的浮點性能。但是雖然PC的日常使用中也主要看重定點性能,但真正會對性能造成壓力的應用,無一例外考驗CPU的浮點性能,比如大型遊戲。而高通將驍龍835的浮點性能削弱,雖然降低了CPU的功耗,提升了在手機平台的使用體驗。但卻削弱在驍龍835在桌麵平台的表現,特別是那些對浮點性能要求比較高的應用,驍龍835會麵臨比較嚴重的水土不服。
由於桌麵和移動端的程序大多都是串行的,在移動端上的程序大多是輕量級的,高通驍龍835的單線程性能足以應對,但運行桌麵程序就有可能力有不逮了。而且高通驍龍835這種8核CPU很容易遭遇“1核有難,7核圍觀”的情況,對於桌麵級的CPU來說,強勁單核性能+超線程方案才是最合理的做法,AMD在之前幾年已經實踐單線程性能上不去,單純堆核心數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Intel跑安卓,微軟支持ARM本質上是大混戰下為自己留後路雖然Wintel聯盟在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大殺四方,一統天下。但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終端興起之後,逐漸受到了ARM和安卓的挑戰。而Wintel聯盟中的Intel和微軟顯然也在謀劃後路。
在ARM已經是移動端標配的情況下,在PC已經成為夕陽產業的情況下,微軟不做ARM的話,微軟會因此而死也許是危言聳聽,但微軟死守X86的話,走下坡路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對於Intel來說,如果隻死守已經是夕陽產業的PC,那近乎是慢性死亡。從Intel停辦IDF大會,以167億美元收購FPGA大廠Altera,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可以看出,Intel也在尋求轉型。而且根據Intel官方披露,將來會減小對PC業務的依賴,公司產品會包括FPGA、Optane存儲設備、物聯網微控製器、無線通信設備等。
在Intel謀求轉型的情況下,進軍移動端做智能手機芯片也就不奇怪了。像90億人民幣入股展訊,和展訊聯合開發SC9861,並為展訊提供代工服務都是在這一思路下的具體表現。而Intel通過二進製翻譯跑安卓,也顯示出Intel進軍移動端的決心。
不過,從市場表現看,雖然Intel一係列進軍移動端市場的行為花費了巨大的成本,但取得的成效比較一般,而且二進製翻譯還導致Intel的CPU損失了三分之一的性能,加上不少應用軟件都是針對ARM寫的,在兼容性上X86手機芯片還達不到ARM芯片的水平,使得X86手機芯片在跑一些應用會出錯或者直接跳出。
微軟已經宣布和高通合作推出基於ARM處理器的Win10完全版和係統設備,主打實時互聯網絡和續航能力更強的PC設備,Windows10似乎全麵進入ARM生態,但在看到產品前,是否存在指令集翻譯,鐵流也不敢下定論。
鐵流猜測在Windows10上跑高通驍龍835,很多不常用的應用是采取虛擬層API和硬件翻譯電路實現的。這種做法就會帶來一定的運行效率損失。誠然,如果高通、微軟有足夠號召力的話,重新偏寫代碼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不過這需要時間,還請也比較遙遠。
就超薄筆記本用ARM跑Windows10,就和用X86手機芯片去跑安卓。本質上說都是權宜之計,不是正統的作戰方式,這種劍走偏鋒的做法注定不能長久。
具體來說,用ARM手機芯片跑安卓,不僅性能夠用,而且兼容性好,應用軟件也針對ARM進行優化,X86手機芯片因為二進製翻譯的原因會損失三分之一的性能,而且在功耗控製上未必比ARM強,更何況還有軟件兼容性的問題,手機整機廠沒有任何理由去選擇X86手機。消費者也不會選擇搭載X86芯片的手機。
同樣,對於跑Windows10的超薄筆記本,Intel在PC端的節能技術是很到家的,酷睿M不僅性能強勁,而且對於超薄筆記本來說,功耗控製的也很好。ARM的芯片如果壓主頻控製功耗,那麼性能就偏弱了,麵對桌麵應用的用戶體驗就不如X86芯片,如果單純依靠提主頻,不限製頻率的話,其實ARM芯片的功耗也不低,特別是驍龍835還附帶了一大堆對於超薄筆記本毫無意義的模塊,即便進行屏幕處理,也會存在漏電問題。
就性能來說,先不論ARM芯片提主頻後能不能摸到Intel的尾巴,但至少強行提主頻後ARM的功耗優勢也就不複存在。在軟件生態上,就PC而言,X86對ARM也處於優勢。在桌麵級處理器選型上,X86芯片擁有更好的性能,不算太高的功耗,良好的軟件生態的情況下,誰又會去選擇ARM處理器呢?
如果一定要讓ARM上桌麵,選擇Chromebook不是比選擇讓ARM跑Windows10更來得直截了當,何況Chromebook能跑安卓所有應用。
結語總而言之,讓ARM跑Windows10,就像讓X86跑安卓一樣,是Intel、微軟在錯過了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興起的機遇之後,為了應對新的形式而搞出來的補救之舉。但非正統的作戰方式,並非長遠之計。這一點從整機廠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先不論聯想這類老牌整機廠,即便是華為、小米這樣沒有曆史負擔的新玩家,在超薄筆記本的芯片選擇上依然是X86。
正如X86很難動搖ARM在移動端的地位,ARM也能難動搖X86在PC領域的地位,想必這也是雖然網絡傳言微軟surface新品會使用ARM,但結果產品依舊是X86的原因所在。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比特幣國際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富比特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瑞波幣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客盈交易所app官網最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可可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2.9MB
下載
比特國際交易所網址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數字貨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ambg交易所
其它軟件208.8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官網版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6.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