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亞馬遜、Google、微軟、蘋果相繼加入人工智能音箱的戰場後,三星也正式進入這個市場。而類似於這樣的設備目前已經在歐美等市場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與喜愛。在中國,這樣的智能音箱也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近期,阿裏巴巴涉足智能音箱領域發布了天貓精靈X1智能音箱,小米在7月26日公布了一款小米AI智能音箱,聯想、出門問問也分別推出了新款智能音箱。從國外到國內,從巨頭企業到初創公司,一場關乎智能音箱的戰爭就這麼拉開了帷幕。
國外市場的狂野“生長”音箱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但在“人工智能”概念的加持下,它被換上了“智能語音音箱”的名號,也由此有了一個新的故事開頭。2014年11月6日,亞馬遜在其官網低調地宣布了一款名為Amazon Echo的家庭智能音箱,剛剛經曆了Fire Phone銷售慘敗的亞馬遜可能並沒把Amazon Echo當回事,甚至沒有專門舉行發布會。不過就在兩年之後,或許連亞馬遜自己也沒想到,Amazon Echo和它內置的智能語音助手Alexa越來越受歡迎。
數據顯示,2015年Amazon Echo一舉占據美國音箱市場銷量的25%,比2014年增加了1200%。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在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Amazon Echo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高達70.6%。如今,Amazon Echo不僅讓亞馬遜的股價創下曆史新高,也將幾乎所有科技巨頭卷入到一場由亞馬遜引領的智能語音音箱大戰中。

▲誕生於2014年的Amazon Echo拉開了智能音箱大戰的序幕
市場對於Amazon Echo的狂熱歡迎讓國外其他巨頭看紅了眼,Google、微軟、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相繼加速進入這個戰場。2016年5月19日,Google在自家的I/O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Google Home智能家居設備,這款設備和Amazon Echo類似,都是基於語音指令來提供建議或是回答用戶的問題,用戶可以與Google Home進行雙向對話。就在Google進軍智能音箱領域不久,微軟也於同年的12月份宣布把旗下的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開放給第三方硬件公司,而集成了Cortana 的首款第三方產品則是哈曼卡頓推出的一款智能語音音箱Invoke。

▲2016年5月19日,Google在自家的I/O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Google Home智能家居設備,這款設備和Amazon Echo類似,都是基於語音指令來提供建議或是回答用戶的問題。
如果說2016年是虛擬現實元年,那麼2017年則被多數人稱為人工智能音箱元年。這裏麵,另一科技巨頭——蘋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7年6月,蘋果在WWDC開發者大會上除了更新自家的係統之外,還發布了一件全新的產品——智能音箱HomePod。用戶可通過Siri發出相關的指令,HomePod則能通過Siri來識別和收集用戶的偏好,並根據用戶的興趣進行調整和推薦音樂。麵對智能音箱市場的不斷升溫,另一家科技巨頭三星也並沒有閑著,其在很早之前就開發了自有語音助手Bixby。據悉,三星目前也在開發整合了Bixby的智能音箱。

▲蘋果HomePod的入局被認為是進一步推動了智能音箱的發展,因為外界普遍認為蘋果不會輕易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一把火燒進國內市場就如同當初的智能穿戴設備和虛擬現實一樣,來自大洋彼岸的這把火順勢燒到了國內,以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京東為主導的巨頭相繼推出了類似的智能音箱產品。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京東便和科大訊飛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靈隆科技的合資公司,這家公司在2015年6月發布了一款名為叮咚智能音箱的產品。這款音箱搭載了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係統,在內容方麵集成了百度音樂、喜馬拉雅FM等服務。盡管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叮咚智能音箱及其合作產品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0萬台,但其在國內市場上仍然沒有取得主導性的地位。

▲國內最早進入智能音箱市場的廠商是京東和科大訊飛,如今叮咚音箱已經更新到了第二代。
緊跟京東,阿裏巴巴也在2015年8月聯合飛利浦推出了一款名為阿裏小飛Wi-Fi音箱,今年7月5日,阿裏巴巴又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語音音箱天貓精靈X1。據悉,天貓精靈X1由阿裏人工智能實驗室出品,內置第一代中文人機交流係統AliGenie。據阿裏巴巴介紹,天貓精靈X1能聽懂中文普通話語音指令,支持智能家居控製、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尤其是購物方麵,隻需要說出產品描述,然後通過聲紋驗證身份就能直接下單。
其實在國內,這場關於智能音箱爭奪戰的參與者不僅僅是百度、騰訊、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包括聯想、海爾等PC廠商和家電廠商,以及出門問問、喜馬拉雅、小米等公司都陸續躍身其間,爭相卡位。如今,國內這條賽道上的選手不僅涵蓋了互聯網巨頭、硬件企業、電商平台、傳統家電/PC廠商,包括科大訊飛等國內人工智能技術企業也在以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加入其中。

▲哈曼時尚及車載音響部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郭誌明(Koay Chee Meng)
MC:對於智能音箱市場,國內各個公司陸續躍身其間。不過參與其中更多的是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而不是傳統的音頻企業。您認為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郭誌明:互聯網公司和創業公司對人工智能領域更加敏感。不過,移動、互聯、無線、高清、智能,這些是我們音響行業在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都必須密切關注的關鍵詞。對於音頻企業,技術創新關鍵是要聽從客戶的意見,通過新產品帶來新體驗,讓客戶選擇更多元化。因此哈曼如今的產品開發會更關注客戶關心的便攜、無線互聯當然還有人工智能方麵,我們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先驅。
MC:在您看來,智能音箱和傳統音箱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智能音箱產品應該如何做到“智能”與“音箱”屬性的平衡?
郭誌明:我認為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更為核心的是人機交互的體驗感,正如音頻設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聆聽體驗一樣,智能設備的終極目標正是提供更加方便的交互體驗。而我們在硬件方麵堅持的性能的不斷升級、打造更個性化的產品,也是服務於這個目標。所以,在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同時,哈曼也都是從整體出發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一方麵簡化操作步驟,讓指令的發出和接受更加簡單易行。另一方麵,哈曼對音質的高要求從未改變,智能音頻設備應該擁有高保真的還原聲音,這是哈曼一直堅持的核心元素。
MC:您看好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發展嗎?在未來,哈曼將如何應對來自市場的競爭?
郭誌明:中國市場是個多元化的市場,智能音頻設備擁有廣泛的潛在受眾群,新的需求、新的市場在不斷出現,這給哈曼帶來了更大的機會。就目前而言,哈曼在國內一直在同京東合作,共享京東雲端內容,從而實現語音搜索和語音識別功能。同時,哈曼的宗旨就是完美音質無處不在,我們加進來的元素並沒有取代我們在音質方麵的堅持。哈曼未來的方向也是把傑出的音質和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一起,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明麵是爭奪未來家庭入口繼亞馬遜之後,Google、微軟、蘋果等巨頭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布局智能音箱?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想通過人工智能音箱來爭奪未來的交互入口,以承載其或服務、或電商、或內容的優勢。
在交互這件事上,iPhone的麵世改寫了智能手機的曆史。今天,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的語音識別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發展。如今,通過智能語音,用戶可以控製家裏的電視、音箱、空調、窗簾、燈具等各種家用設備,而智能音箱恰好是家庭語音交互的入口之一。其實除了通過智能音箱控製家庭入口之外,巨頭們還另外打了一個不小算盤:通過Voice Assistant+音箱+生態係統的組合,建設屬於自己的核心生態圈。與其他家用設備相比,音箱的優勢在於便攜性強,可以隨時移動到家裏的任何角落,再加上語音控製的便捷性,通過小小的音箱來建設生態係統甚至比固定位置的電視、路由器更好用。

▲漫步者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溫煜

▲漫步者音箱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紅波
MC:對於智能音箱市場,國內各個公司陸續躍身其間。不過參與其中更多的是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而不是傳統的音頻企業。您認為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漫步者:我們認為,未來“智能音箱”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能發聲的智能設備,一個是具備智能的音響設備。前者偏重智能,後者偏重聲音性能。目前市麵上大部分“智能音箱”都隻有一個主動單元,個別的產品做了中高音與低音的兩分頻,改善了一些聽感,但它們本質上都是單聲道的結構。
以現在市麵上做的比較好的“智能音響”而言,能夠取得一定成功的都是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與“硬件設備”兩者的結合,其中“資源整合”以及“大數據管理”的能力,往往是互聯網公司的優勢,所以由它們來引領這個市場,也就順理成章。而專業音頻企業,優勢不在於“整合資源”甚至“搭建平台”,而應該與資源整合方合作,在智能一點不少的前提下,做出聲音更好的產品。
MC:貴司在智能音箱領域推出的產品似乎不多,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漫步者在未來是否有進入該市場的計劃?
漫步者:狹義而言,完全像亞馬遜Echo這樣形態,我們目前還沒有類似的產品上市,但隨著這個市場的越來越大,我們在謹慎審視的基礎上,已經啟動了相關產品的研發。可以稍微透露的是,我們的首款帶遠場語音交互的智能音箱會是基於Alexa係統的產品,主要考慮是亞馬遜智能音箱體係的資源整合和音箱“技能”較為領先,而我們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當然這一類的產品,也會加入我們對“智能音箱”的理解,以專業音響企業的角度來設計我們的產品,同時,我們也會積極審視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和平台,伺機推出與時俱進的產品。
MC:您看好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發展嗎?未來,漫步者將如何應對來自市場的競爭?
漫步者:對於廣義的“智能音箱”市場,我們還是非常有期待的,而狹義的“智能音箱”,或許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新的“變型”,但想在一兩年內達到Echo目前的市場規模,我們對此還是有所保留。在這個市場中,我們的競爭方式也會有一些變化,比如通過資本方式,進入這個生態的某些環節,來獲得整個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也會是我們的一個策略。
就直接的競爭而言,或許合作是一種更好的方法,我們和幾大陣營都有接觸和聯合開發,大家各取所長,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創新、創造更好的產品,引領市場的發展,這應當是我們的基本策略。
實質:底層技術的戰爭正如前文所說,音箱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但在“人工智能”概念的加持下,它被換上了“智能語音音箱”的名號,它也由此有了一個新的故事開頭。對於巨頭之間的智能音箱之爭,其爭論的核心在於音箱背後的智能語音助手。比如,亞馬遜的Amazon Echo背後是擁有超過7000項技能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Alexa。特別是隨著第三方開發者的參與,亞馬遜Alexa的技能涵蓋麵越來越多;除了查詢天氣、詢問問題等基本的功能,Alexa還可以支持打車軟件、查詢菜譜以及控製家用電器等多方麵的功能。

▲行業的火爆讓包括聯想、海爾、出門問問、小米等在內的國內公司陸續躍身其間,爭相卡位。
而Google Home的背後則是Google語音助手Assistant,蘋果HomePod的背後是強大的Siri,微軟智能音箱背後則是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因此,與其說是各家在智能音箱層麵上的爭奪,倒不如說是背後人工智能技術的實力對抗。
在國內,這種底層技術的爭奪戰更為激烈。首先,有了亞馬遜Alexa和微軟Cortana的技術支持,任何一家廠家想要生產出一個新的智能音箱並不是難事,根據《新京報》報道,喜馬拉雅FM硬件事業部總經理李海波曾經說了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深圳南山區一公裏以內有112家公司做語音智能。”而且據業內人士表示,多數廠商們隻需要購買一套開發板,設計好音箱機身,語音助手部分直接采用亞馬遜或者微軟的技術就能生產出一個全新的智能音箱。就本質而言,這其實是亞馬遜和微軟之間的戰爭。

▲對於智能音箱行業的競爭,與其說是音箱本身的爭奪,不如說是底層技術商之間的戰爭。
當然,國內也有一些在智能語音行業擁有底層技術實力的優秀企業,他們也在試圖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語音平台。比如阿裏巴巴的AliGenie,百度的人工智能操作係統DuerOS,小米的水滴平台。據悉,小米水滴開放平台可以為小米全生態硬件產品提供語音服務,比如為硬件設備提供功能,使用戶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使用語音與設備進行交互。這些功能包括播放音樂的能力,回答一般問題的問題,設置鬧鍾或定時器等。目前水滴平台已經免費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語音能力,使其通過開放接口,接入小米電視。
總體來看,如今的智能音箱市場和當初智能家居、智能手表遭遇的情況一樣,無論是亞馬遜、微軟還是國內的京東、阿裏巴巴、小米亦或其他的廠商,大家似乎都是在各自為戰,盡管市麵上層出不窮的智能音箱產品呈現出一片“百花盛開”的繁榮局麵,但智能音箱行業爭奪的本質上其實是底層技術商的戰爭。對於國內底層技術商而言,盡管有著不錯的本土優勢,但其核心技術實力與國際巨頭仍有不小的差距。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tsuper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20.7 MB
下載
易歐平台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