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ny Bradbury在自己的文章中完整地剖析了區塊鏈的這種新趨勢,這很值得我們對他的論點進行深入研究。
區塊鏈的承諾…被破壞了
區塊鏈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承諾可以改進交易機密性和安全性,這種技術就像是新的救世主一樣降臨於世。通過移除中間商從而簡化交易,區塊鏈還可以允許“形成更加複雜的價值網絡”,正如Gupta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樣:
“通常情況下,由於交易成本和供應商越多則摩擦越多的原因,價值網絡中的成員數量都很少。但是如果定位和鎖定合作夥伴變得更加容易,更多的綜合價值網絡將有利可圖,包括那些相當小的交易。”
這聽起來有點不切實際,事實上如果人們繼續現在的發展趨勢,那麼區塊鏈的承諾真的可能會變為空話。
例如,IBM和微軟最近正在努力將區塊鏈變成中心化服務,這摧毀了區塊鏈價值背後的前景。正如Bradbury指出的那樣:
“去中心化是最初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特點,但是微軟的Bletchley項目將區塊鏈中間件和應用市場運行在Azure上麵。IBM也一樣,使用了Bluemix雲平台來運行區塊鏈應用。當然這些東西都經過加密保護,但是這仍舊是通過一種單一的受信任方來推動的,這事實上將區塊鏈變成了其他某些東西。微軟的營銷類型已經玩兒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區塊鏈即服務”,這幾乎否定了整個去中心化獨立網絡的概念。
換句話說,這些IT巨頭希望提供區塊鏈的所有好處,但是不會提供區塊鏈完整的(或任何)承諾。這會出現什麼問題?
好事變壞事
Bradbury講到了一點:這些企業的所有區塊鏈研究工作都將創造不同的區塊鏈實施,這就需要實現標準化。一旦被標準化,這些實施都將不一定是安全的。
諷刺的是,我們也許永遠不可能實現這一點。由於法律規定的反對,對區塊鏈技術最感興趣的金融機構無法運行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上。正如Xero CEO Rod Drury指出的那樣,沒有了去中心化,區塊鏈就會類似於這些機構打算取代的SQL數據庫,這反而促進了區塊鏈本打算解決的那些弊端。
Bradbury表示,1994年,Web規模在當時非常小,小到可以放到一本你在巴諾書店購買的“黃頁電話薄”中。然而,之後的發展越來越好:“20年過後,web成為了技術界的賈斯丁-比伯——剛剛成年就獲得了巨大成功,但也被這種成功弄昏了頭腦。這是一個美麗但瘋狂的時代,巧妙的JavaScript與猖獗的網絡犯罪的混合令人失望,並且這個世界還被侵吞隱私的單片計算機所統治。”
如果這正是我們未來23年對區塊鏈的期待,那麼我們也許應該享受今天區塊鏈的承諾,同時我們也明白區塊鏈將會變得更好,同時也會變得更糟。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鏈易交易所官方app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蘋果歐意易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38.24MB
下載
星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ios抹茶交易所app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79.22MB
下載
安銀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全球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