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簡稱為NFC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是近幾年來高端手機上常見的硬件規格之一,不管是哪一家廠商推出的產品都能找到NFC的蹤影。近距離通信特性帶來的移動支付、快速驗證等實際應用,也從消費者口中得到了相當多的正麵反饋。

在用戶需求麵前,NFC似乎就將要變成和藍牙、WLAN同等級別的手機必備規格。不過隨著使用方式、設備環境的變遷,曾是我們唯一貼身智能設備的手機,可以不再把NFC當作必備規格。
這樣的觀點,看起來和當前高端手機標配NFC的熱潮格格不入,甚至顯得有些癡人說夢。但我們又能從實際應用場景和使用過程中找到蛛絲馬跡,讓這一切確實可信。
NFC誕生於2004年,基於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技術演變而來,由現在的龍頭企業NXP(原飛利浦半導體)、諾基亞以及索尼聯合發起。NFC采用13.56MHz頻段,設計運行於20厘米距離之間,傳輸速度為13.25KB/s、26.5KB/s、53KB/s三種。
NFC最大的特色就是方便易用,如果是換做藍牙或是別的無線傳輸方式,兩台設備間互相完成搜尋、識別、配對的過程大都顯得繁瑣,而NFC隻需要靠近就能完成配對和傳輸全過程,大大節約了流程。

在藍牙還不易用的時代,NFC本有機會替代相當一部分的工作,但自身的缺陷影響到了實際應用中的發揮。使用NFC就要為其專門設置天線,這對於當時的高端手機來說並不算難事,但其他設備也需要用同樣的額外成本進行實現,阻礙了生態的實現。
無法完成NFC應用生態,也就使得NFC在很長時間內缺乏自己的存在感。諾基亞曾推出過一係列支持NFC的手機以及周邊產品,但缺乏對第三方產品的支持,再加上諾基亞日漸式微,沒能在業界引領潮流。
而後有多家安卓手機廠商,在嚐試為產品提供更多附加值的過程中引入了NFC,實際功能依舊僅限於設備配對、小體積文件傳輸,沒能得到太多市場的肯定。小米曾短暫嚐試過NFC刷公交功能,卻因為硬件開發難度、環境支持等因素的限製,在之後又放棄了這一規格。

即使有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當時的手機廠商也沒能在反反複複中找到合適NFC的使用場景,所以在那段時間內NFC隻是手機的選配規格,而且僅在少部分高端產品上出現,離真正被大眾認知到還有距離。
帶寬也限製了NFC的推廣:曾經力推這一技術的穀歌,也在2019年的Android 10係統中,取消了基於NFC的Android Beam數據傳輸功能,改用基於Wi-Fi的快速傳輸代替。原因很簡單,上線8年間用戶數量寥寥無幾,配對後藍牙傳輸的帶寬也滿足不了當下大文件分享需求。

可以說,NFC原本定義的應用場景缺乏可行性,大多數時候隻能說是食之有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為數不多能說得出來的亮點,還是靠近就可配對傳輸這一特性。然而也是這一特性,讓NFC成了高端手機配置清單中必不可少的一員。
蘋果將過去僅存於NFC規劃的無接觸支付變成了現實,讓手機能夠像支持RFID支付的銀行卡那樣快速移動支付,不用在拿著手機的時候再單獨掏出卡片進行付款。在蘋果和銀行支付係統的雙重背書下,Apple Pay終於讓NFC被相當多用戶所利用到。
萬事達和Visa兩家信用卡組織早就加入了製定NFC規格的NFC論壇,但一直無法拿出足夠安全同時便捷易用的刷卡方案,蘋果打通了上下遊的各種不便之處,最終帶來了Apple Pay。到了這時,NFC才真正開始展現出它的消費市場價值。

而後便是在蘋果作為業界巨頭的強大號召力下,各家手機廠商紛紛跟進移動支付服務,推出了基於NFC的各種Pay。雖然名字都有不同,不過本質上都是通過NFC模擬銀行卡,最終完成支付的通信校驗全流程。
即使是在刷卡支付並不興盛的中國,也在近幾年找到了移動支付的變種場景,刷公交卡、門卡、虛擬身份證這個覆蓋用戶量最大的使用場景被重新重視。在上下遊規格和硬件都有改進,社會輿論呼籲移動支付的雙重促進下,幾乎所有中國高端手機都提供了相應功能。
消費者對NFC的喜愛也從這裏開始,輕輕觸碰就能完成刷卡支付/乘坐公共交通/解除門禁/驗證身份,不需要用手機之外的形式進行。這樣的便利程度也是以往的通信方式無法比擬的,連作為備用方案的二維碼也在識別的準確性和速度上相形見絀。

還有廠商開發出了利用NFC,讓手機與設備快速匹配的功能。並非是過去低效率的匹配,而是利用NFC標簽打開手機對應功能,然後通過WLAN與電腦、電視、路由器等設備快速連接,可以即時共享圖片視頻甚至是畫麵。
蘋果還有望把匹配功能拓展開來,在多家手機廠商提供了與特定車型的匹配解鎖功能後,蘋果即將在iOS 13.4開始提供應用到解鎖汽車的Carkey接口。利用NFC,手機與車輛觸碰後就能快速進入車輛,將無鑰匙啟動更進一步。
NFC的興盛也不過短短數年的曆史,為什麼還要說它可以不是手機的必備規格呢?
手機的強大我們有目共睹,它承載了幾乎所有的日常應用,也包括基於NFC的各種功能。手機可能不是NFC出現在個人生活的最佳移動設備,即使和人關係最緊密但也有不在手邊的時刻,在體積和客觀條件的限製下我們無法隨時使用NFC。
可NFC的各類使用場景就是如此輕便化,刷銀行卡刷公交都是一刷就完成,用完即走的理念貫徹在使用NFC的大大小小場景中。對於事實上已經承擔了相當多重度任務的手機來說,專門在手機上使用NFC似乎有點大材小用。
可穿戴設備的流行化也帶來了NFC應用的新思路:一係列智能手環手表相較於手機更加輕便,而且更能成為人們隨身時間最長的設備。此前基於NFC的各類功能也能輕鬆轉移到可穿戴設備上,使用起來和手機並無太大區別。

抬手識別放手結束整個流程,使用可穿戴設備完成原本在手機上進行的功能,明顯更為便捷直觀也更符合直覺。現在支持對應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最低不到200元人民幣對於消費者來說足以接受,而且時間顯示、心率和睡眠監測等健康功能也有足夠吸引力。
可穿戴設備的出現,還解決了手機更換之後銀行卡公交卡不能一並更換的不便。雖說部分手機品牌已經提供了部分地區和部分銀行卡的快捷轉移功能,但獨立的可穿戴設備和手機保持隔離無需多折騰,在換機不變移動支付信息上明顯有便捷性上的優勢。
從誕生之初起,NFC定義包含的種種特性就是快速使用、用完即走的輕交互場景。現在是時候讓這樣的輕交互轉移給更合適的設備,具體的應用回歸到細分設備上,手機包攬一切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NFC不是必需出現在手機上的硬件規格,它的使用需求可以被其他方式所滿足。或許是現在正逐漸走入更多人生活的可穿戴設備,抑或是其他更為高效的無接觸式配對技術,現在在手機上使用NFC更像是過渡形態。
NFC不必備,不等於能粗暴地將其從手機上移除。無論是已經存在NFC生態或是還沒有相關應用的廠商,都需要考慮好在NFC離開手機之後,原有應用場景如何實現甚至是以更好的方式實現。
縱觀在市場中存活下來的產品,無一不是為用戶帶來了優質體驗。正如蘋果沒有過多提及NFC的名字,卻將NFC真正意義上地帶向大眾那樣,提供滿足需求以至於超越需求的體驗,才是獲得用戶青睞的重要因素。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歐聯交易平台安卓app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bibo交易所
其它軟件5.1MB
下載
東方航空app曆史版本
旅行交通41.7M
下載
biki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4.76 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蘋果版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btcc交易平台安卓版
其它軟件45.17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app官方手機版蘋果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
zb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77.35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