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10 年回溯,公司有較強的補短板能力
“輕資產+互聯網”模式幫助公司實現快速擴張。小米集團成立於 2010 年 4 月,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 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於 2011 年 8 月 16 日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小米成立前幾年,“不建工廠,不 做線下渠道,不投放廣告”,以輕資產、互聯網銷售和高性價比的方式快速打造單品爆款。手機從生產到銷售, 30%-40%的成本用在渠道與物流上,線上銷售渠道能夠省去渠道差價和零售店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在小米手 機誕生之初的兩年裏,“按需定製的零庫存供應鏈(用戶通過網絡下單,獲得市場需求,然後通過供應鏈采購零 部件)+電子商務(電商平台降低渠道成本)+零費用營銷(社會化媒體實現零費用營銷)”的互聯網模式讓小米 品牌以超高性價比獲得消費者喜愛,銷量呈現井噴式增長,2013 年與 2014 年小米手機銷量分別同比大幅增長 160%、227%。
MIUI 係統提升用戶粘性,構建小米生態。MIUI 是小米推出的基於安卓係統底層深度優化、符合中國本土 消費者使用習慣的一款操作係統。第一版 MIUI 於 2010 年 8 月推出,比第一款小米手機推出早了 1 年。當時的 安卓原生係統界麵簡陋、無附加功能、附帶冗餘應用,MIUI 則根據本土用戶習慣進行了深度優化,操作便利、 支持雲服務、能夠兼容各種機型,並根據手機發燒友的意見反饋進行改進,因此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為小米 手機奠定了用戶基礎。而且 MIUI 綁定用戶信息,提高了用戶換機粘性。另一方麵 MIUI 係統也應用到了小米電 視等其他產品中,構建起了小米生態。MIUI 的月活躍用戶數從 2015 年的 1.12 億增加到了 2019Q3 的 2.92 億。

2016 年麵臨供應鏈困境,銷量大幅下滑 17%。小米的輕資產模式缺乏對供應鏈的掌控。隨著小米產品款數 和類型的增加以及銷量的快速增長,小米的供應商體係越來越龐大。但是對成立才 5 年的小米來說,缺乏對供 應商體係的有效管理,小米的產品出現拖延上市、斷貨、跳票等問題。特別是到 2015 年下半年,供應鏈問題愈 發嚴重。比如小米 4 是 2014 年 9 月發布的,按照正常發布的節奏,小米 5 應該在 2015 年 9 月發布,但一直拖 到 2016 年 2 月才發布,推遲了半年。產品的拖延上市、斷貨、跳票等問題使得小米的手機出貨量在 2015 年放 緩,2016 年則大幅下滑。2015 年的出貨量為 6655 萬台,增速從 2014 年的 227%下降到 9%。2016 年的出貨量 則大幅下滑到 5542 萬台,降幅 17%。

改善供應鏈、擴張線下渠道,2017 年手機銷量重回高增長。小米模式遭遇困境的陣痛期,發展策略隨之改 變,從輕資產到重視供應鏈管理,從不做廣告到聘請代言人觸及三四線城市,從依賴互聯網銷售到重視線下、 擴張小米之家等。策略的轉變及印度市場的擴張讓小米手機扭轉衰退局麵,2017 年出貨量重回高增長。
1. 供應鏈負責人換帥,雷軍親自負責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通過不斷引入人才和改善供應商關係來提 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2. 銷售渠道方麵開始拓展線下渠道,建設小米之家(自建自營)、小米專賣店(他建自營)、小米授權店 (他建他營,縣級以上)、小米直供點(他建他營,縣鎮市場)。2015 年 9 月開了第一家小米之家。截 至到 2019 年 12 月,小米線下終端數量已經超過 6000 家。
3. 不再單獨依賴新媒體營銷,2016 年開始做樓宇廣告、聘請代言人、投放電視廣告和網絡廣告。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小米集團開啟下一個五年增長
收入保持平穩增長,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占比逐漸提升。小米集團的營業收入從 2015 年的 668 億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1749 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從 2015 年的-3 億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86 億元,保持快速增長。公司的業 務分為智能手機、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其他產品 4 個板塊。其中智能手機的收入占比從 2015 年 的 80%下降到 2018 年的 65%,主要原因是 IoT 業務的收入占比從 2015 年的 13%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25%。毛 利端,互聯網服務是毛利的主要來源,2018 年占比 46%。互聯網服務主要包括廣告、遊戲銷售、電視會員、小 米金融等。互聯網業務的毛利率比較高,在 64%左右。硬件(手機、IoT)的毛利率相對較低,但穩中有升。


海外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出海戰略收效明顯。小米的海外收入主要來自印度、印尼和西歐。海外手機出貨 量占比從 2015 年的 15%上升到 2019Q3 的 66%。海外收入占比從 2015 年的 6%上升到 2019Q3 的 43%。根據 IDC 的數據,小米集團的智能手機在印度市場連續多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2019Q3 的市占率為 27.1%。小米在歐 洲的市占率也在不斷增加,從 2018Q1 的 4.05%上升到 2019Q3 的 10.50%。除智能手機外,小米集團也向海外出 售 AIoT 產品和互聯網服務。比如智能電視在 2018 年進入印度市場、向印度及印尼推出視頻、應用程序商店等 服務。在印度市場,小米手機上的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小米視頻、小米應用商店按截至到 2019 年 9 月 30 日的日活躍用戶算,都處於同類 APP 中的領先位置。


剔除小米金融貸款,小米集團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2017 年和 2018 年小米集團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 -9.96 億元和-14.15 億元,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是因為裏麵有小米金融的發放貸款的現金流項目“應收貸款及利息 增加”。根據招股書披露,小米集團將在未來將小米金融剝離。剔除“應收貸款及利息增加”, 2017 年和 2018 年小米集團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 58.61 億、 13.37 億。從周轉率看,小米集團的貿易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較短, 貿易應付賬款周轉天數較長,供應商一般會給小米集團 60-90 天的賬期。小米集團的現金周轉周期(存貨周轉 天數+貿易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貿易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長期都為負,說明小米集團有效利用上下遊資金用於經 營,降低了日常經營的資金壓力。


從“鐵人三項”到“手機+AIoT”,手機是核心入口。小米創業之初提出“鐵人三項”這一商業模式,最初 的解讀是“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之後鐵人三項模式改成“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其中硬件包括 手機、電視、路由器等,互聯網包括 MIUI、互娛、雲服務、金融等。新增的新零售則包括了小米商城、全網電 商、小米之家。通過小米之家拓展線下銷售渠道,並且通過線上線下打通,提高整體的坪效。2019 年小米啟動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計劃在未來 5 年在 AIoT 領域投入超過 100 億元。2020 年小米再次將戰略升級, 計劃未來 5 年投入超過 500 億元。我們認為從“鐵人三項”到“手機+AIoT”,手機始終是核心入口。小米手機 積累的粉絲和數據將有效為 AIoT 業務導流和賦能。同時手機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遠程 查看家中的情況,提前打開空調或熱水器等。隨著 IoT 場景的多樣化,我們認為未來會產生更多應用。
率先推出 1999 元的 5G 手機,Redmi 搶占 5G 手機普及紅利2019 年 10 月 31 日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宣布啟動 5G 商用,11 月 1 日三大運營商上線 5G 商用套餐。目前 各地的 5G 基站正在穩步建設中。我們梳理了部分地區的 5G 建設最新進展和規劃。北京截至 2019 年 11 月 20 日已經開通基站 13094 個,城區五環路以內、郊區重要區域室外及重點應用區域已基本實現 5G 信號連續覆蓋。 上海截至到 2019 年 12 月 11 日,建成基站 13380 個,預計到 2021 年累計建設 3 萬個 5G 基站,實現全市 5G 信 號深度覆蓋。廣州和深圳也都完成了 1.5 萬個 5G 基站建設。我們認為各地在 5G 基站建設上的落地速度比較快, 2020 年很多區域就可以覆蓋 5G 信號。基礎設施的完善,將加速 5G 換機潮的到來。

率先推出 1999 元的 5G 手機,Redmi 搶占 5G 手機普及紅利。2019 年 12 月 10 日,Redmi 發布起售價僅需 1999 元的 K30 5G。Redmi K30 5G 支持 SA 和 NSA 雙模 5G,是目前起售價最低的 5G 手機,較低的起售價有利 於加快 5G 普及。其他配置方麵,采用索尼 6400 萬前後六攝(後置:6400 萬像素主攝+800 萬像素超廣角+500 萬像素超微距+200 萬像素景深;前置:2000 萬像素+200 萬像素),4500mAh 標配 30W 疾速閃充,120Hz 屏幕。 我們認為隨著 5G 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5G 在 2020 年將迎來大規模商用,智能手機也將迎來一輪換機潮。小 米也儲備了 10 款以上 5G 手機,將在 2020 年初開始投放市場。Redmi K30 5G 總體來說是一款配置比較均衡的 手機,性價比突出,所以我們對這款手機未來的銷量比較樂觀。同時我們認為同行也會加速推出低價的 5G 手 機,對 5G 手機的整體毛利率不應有過高的預期。
小米、Redmi 雙品牌戰略,差異化突圍,有望提高小米 ASP。小米從成立之初的主打極致性價比的品牌定 位使得之後在衝擊三四千元以上市場的進展一直不太順利。另外毛利率太低,使得在拓展線下渠道的時候,留 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也比較小,使得線下渠道拓展略慢。 2019 年公司將小米品牌和 Redmi 品牌獨立開來。Redmi 繼續主打極致性價比,而小米品牌將立足中高端市場。2019 年小米品牌和 Redmi 品牌總共發布了 13 款手機。 Redmi 品牌以均衡的配置,突出的性價比,打造了多款爆款手機,比如 Redmi Note 7 發售 129 天全球銷量突破 1000 萬台,Redmi Note 8 Pro 發售 3 個月全球銷量突破 1000 萬台。小米品牌則在中高端市場進行探索,比如推 出了環繞屏概念手機小米 MIX Alpha,1 億像素的小米 CC9 Pro(DxO 榜單第一)。我們認為隨著 2020 年小米 10、小米 MIX 4 等小米品牌主力機型的推出,小米在中高端市場將實現突破。

線上銷量占比平穩提升,但是線下銷量占比仍有 70%。根據 GFK 的數據國內手機線上銷量占比從 2016Q1 的 23%逐漸提升到 2019Q3 的 30%。雖然線上銷量占比在緩慢上升,但是仍然有 70%的銷量沉澱在線下。我們 認為目前智能手機的品牌集中度已經非常高,根據 IDC 的數據,2019Q3 前五大廠商(華為、vivo、OPPO、小 米、蘋果)的合計市占率達到 94.9%。頭部的廠商必須要均衡地布局線上和線下銷售,才能保證市場份額。以 線上渠道見長的小米,需要不斷加強線下渠道的拓展。

國內手機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00 元以上機型銷量占比平穩提升。2000 元以上機型銷量占比從 2016Q1 的 31%上升到 2019Q3 的 50%。3000 元以上機型銷量的占比從 2016Q1 的 15%上升到 2019Q2 的 33%,2019Q3 因 為促銷所以下滑到了 25%。3000 元以上機型的銷量占比呈現一定的季度波動,三季度因為促銷,所以銷量占比 會降低。1000 元以下機型銷量占比則明顯大幅下降,從 2016Q1 的 40%下降到 2019Q3 的 14%。我們認為國內 手機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用戶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升,廠商可以順勢推出中高端的產品,占領中 高端的市場。

小米的手機價格主要分布在 2000 元以下,中高端機型占比有待提高。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4000 元以上 手機中,蘋果的銷量占比從 2016Q1 的 84%下降到 2018Q4 的 68%。華為的占比從 2016Q1 的 2%上升到 2018Q4 的 20%,占比的提升主要是 P 係列和 Mate 係列的成功。從品牌銷量的價格分布看,小米的 0-999 元的銷量占比 達 32.4%,而行業整體的占比為 10.9%,小米低價手機銷量占比遠高於同行。

用戶畫像上,小米的用戶主要為男生,公司也推出主打拍照的小米 CC 9 拓展女性用戶。年齡分布上,小 米 25 歲以下用戶占比 34.2%,26-35 歲用戶占比 50.2%,整體比較年輕。華為的中年用戶占比高於同行,35 歲 以上用戶占比 29%。性別上,小米的男性用戶占比達 69.6%,而華為、OPPO、vivo 為 61.0%、51.4%和 50.4%。 小米也推出了更多針對女性用戶的產品,比如主打拍照的小米 CC 9 等,來拓展女性用戶。

線下渠道穩步推進,補上線下零售短板,小米之家達到 637 家。小米的線下門店主要有小米之家(小米自 建自營)、小米之家專賣店(合作夥伴建設,小米運營)、小米授權店(合作夥伴負責建設和運營)。小米之家和 小米之家專賣店在小米的網站上有詳細的公示。根據我們統計,截至 2020 年 1 月 15 日小米之家(包括小米之 家專賣店)的數量為 637 家,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河南。根據 2018 年財報披露,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小米授權店為 1378 家,而 2017 年為 62 家。

AIoT 先發優勢明顯,智能家居穩步落地“1+4+X”打造 AIoT 智能硬件開放生態,把握智能家居入口
“1+4+X”打造 AIoT 智能硬件開放生態,連接智能設備數超過 1.96 億台,服務家庭數 5599 萬戶。 “1+4+X”中,1 指手機,4 指電視、筆記本、路由器、小愛音箱,X 則由生態鏈企業和合作企業來提供,包括冰箱、洗衣 機、空調、手環、手表、門鎖等等。 “1+4+X”明確了小米 AIoT 生態的邊界,把握了核心的入口,同時豐富了 品類和場景。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擁有 5 件及以上 IoT 產品用戶數有 300 萬,智能場景每日執行次數有 1.08 億次。

To B 和 To C 共同發力,拓展落地場景。小米 IoT 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包括酒店、地產、企業套件。酒店 領域和華住酒店集團繼續合作,打造智慧酒店。地產領域,小米和卓爾、綠地和時代地產三家地產企業合作, 將交付 2000 套房間。To C 方麵推出 Aqara 全屋智能一站式服務,目前支持全國 200+城市,擁有 400 多家服務 商,6000 多人的線下 4S 服務體係,為 30000 家庭提供全屋智能服務。我們認為隨著 IoT 場景的深化,會產生 更多的衍生應用。比如以熱水器為例,可以雲端管理,查看設備狀態和位置,便於資產管理和維護,還可以大 數據分析用水情況,合理匹配機型。

智能電視出貨量平穩增長,觀看時長上漲,電視大屏仍是家庭娛樂主要場景。根據尼爾森的統計數據,國 內智能電視出貨量從 2011 年的 624 萬台上升到 2018 年的 4469 萬台,智能電視占彩電出貨量的比重從 2011 年 的 16%增加到 2018 年的 88%。預計 2020 年智能電視出貨量將達到 4500 萬台。智能電視的保有量也穩步增長, 從 2016 年的 1.2 億台增加到 2018 年的 1.88 億台,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2.66 億台。最近三年雖然智能電視開機 率從 2017 年的 53.9%下降到 2019 年的 51%,開機率略有下降,但是仍然超過 50%。另一方麵智能電視觀看時 長在穩步上升,從 2017 年的 309 分鍾上升到 2019 年的 342 分鍾,電視大屏仍是家庭娛樂主要場景。


2019 年小米智能電視出貨量 1021 萬台,排名第一。根據奧維雲網統計, 2019 年小米電視出貨量 1021 萬台, 比第二名的海信(692 萬台)高出了 48%。根據中怡康的數據, 2019 年 618 期間線上黑電,小米的市占率為 22.5%, 比 2018 年 618 期間上升了 6.7 個百分點,比第二名海信高了 8.3 個百分點。小米的電視業務增長迅速,特別是 線上渠道優勢明顯。我們認為小米電視的快速增長,一方麵得益於性價比突出的產品,另一方麵得益於快速創 新。比如 2014 年推出配備獨立音響的小米電視 2,2017 年推出人工智能語音電視係統,2019 年推出壁畫電視。

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穩步增長,中國市占率快速提升。智能音箱的熱潮可以追溯到 2014 年 Amazon Echo 的推出。最近兩年智能音箱的出貨量快速增長,從 2018Q1 的 900 萬台增長到 2019Q3 的 2860 萬台。一直到 2018 年底,美國都是智能音箱的領頭羊。但是隨著中國廠商的入局,中國的市占率快速增長。從 2017Q3 的 1%增長 到 2018Q4 的 27%,2019Q1 更是超過美國,市占率達到 50%。

小米智能音箱市場份額全球第五,把握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音箱可以方便地跟用戶語音交互,播放音樂、 回答問題,用戶還可以利用智能音箱操控家中的電器,比如電燈、電視、窗簾等,所以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 入口級產品。小米智能音箱的出貨量從 2018Q1 的 63 萬台增加到 2019Q3 的 343 萬台,全球市占率從 2018Q1 的 7%上升到 2019Q3 的 12%。我們認為小米通過手機、電視、筆記本、路由器、小愛音箱這 5 款產品,很好地 把握了智能家居的入口,隨著 IoT 產品的增加和場景的豐富,IoT 業務的收入占比將持續增加。

對標 Roku 看小米智能電視的變現
從電視盒子起家,Roku 成為第一大流媒體電視平台。Roku 是一家美國領先流媒體聚合平台服務商,向用 戶提供海量的視頻內容聚合服務。Roku 由 Netflix 互聯網電視部門 VP Anthony Wood 在 2002 年創立。2008 年公 司推出了帶有 Netflix 視頻服務的媒體播放設備 Roku DVP。之後公司又拓展了流媒體播放市場,成為美國最大 的流媒體電視平台。

Roku 主營業務包括硬件業務和平台業務。其中,硬件業務為銷售機頂盒和電視棒產品,通過廣泛鋪貨吸引 用戶加入 Roku;平台業務包括廣告收入、訂閱和交易分成收入以及向電視廠商和服務提供商收取的授權費。
1)硬件業務。Roku 通過實體或在線零售分銷渠道銷售流媒體播放器,主要包括 Roku Express、Roku Streaming Stick 和 Roku Ultra 三類產品。Roku 通過低價硬件率先搶占流媒體市場,為後續平台發展完成鋪量。
2)平台業務。2016 年起,Roku 開始平台業務構建,2017 年 11 月,收購了 Dynastrom(包括 AROS 技術), 17 年末,推出自主廣告產品,18 年,Roku 在 Roku OS 上搭載了全套流媒體供給,使得 Roku TV 成為專業的流 媒體播放設備,也使 Roku 在流媒體市場上具有相當雄厚的先發優勢。

Roku 營收保持高速增長,平台收入占比提升,拉高整體毛利率。Roku 的總收入從 2015 年的 3.2 億美元增 加到 2018 年的 7.43 億美元,2019 年前三季度收入 7.1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3.76%,保持快速增長。平台收入占 比持續提升,從 2016 年的 32.7%增加到 2019Q3 的 67.0%。平台業務的毛利率遠高於硬件業務。2018 年平台業 務毛利率為71%,硬件業務毛利率隻有11%。平台業務的毛利占比也從2016年的63.6%上升到2019Q3的94.7%, 平台業務貢獻了主要的毛利。隨著平台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Roku 的整體毛利率也從 2016 年的 30%上升到了 2019Q3 的 47%。


Roku 三大核心指標加速推動收入規模增長,小米可以借鑒其商業模式。Roku 三大核心經營指標——活躍 用戶數、觀看時長、ARPU 仍保持良態增長。2019Q3 公司擁有 3230 萬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35.7%,ARPU 值為 22.58 美元,同比增長 30.2%,季度用戶觀看時長達 103 億小時,同比增長 66.1%。Roku 通過硬件播放器的銷售、 向電視製造商授權製造 Roku TV 推銷 Roku 平台以及向服務運營商授權 Roku 操作係統促進活躍用戶上升。其中 新用戶增長主要來自公司對電視製造商和服務運營商的係統授權,這一渠道在 2018 年全年貢獻了約 50%的新賬 戶增量。整體來看,總觀看時長增速高於活躍賬戶數量增速,說明單個賬戶的觀看時長在增加,ARPU 也會隨 之增加。我們認為小米電視的變現可以對標 Roku 的模式。隨著小米電視的保有量增加,2017 年-2019 年的電視 累計出貨量超過 2000 萬台,小米電視的訂閱收入和廣告收入也會隨之增加。
(報告來源:中心建設證券)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鏈接」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鏈易交易所官方app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蘋果歐意易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38.24MB
下載
星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ios抹茶交易所app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79.22MB
下載
安銀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全球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