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消息,據報道,華為近日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涉及到多位重要高管的任命。其中,最為引發關注的是Cloud&AI升至華為第四大BG。
根據由任正非親自簽發的公司文件來看,侯金龍擔任Cloud&AI BG總裁,彭中陽任企業BG總裁,原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調任B類國家管理部總裁,吳偉濤任公司總幹部部副部長,劉宏雲增任東南亞地區部總裁。
在此之前,“Cloud&AI產品與服務”在華為內部屬於BU部門,但在層級上與3大BG平級。在這次調整之後,Cloud&AI BG成為繼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外,華為的第四大BG。
這也同時意味著,阿裏、騰訊、百度、華為都將雲+AI作為一體化技術戰略,並且將雲部門升級為集團一級部門(或獨立子集團)。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圍繞著雲的戰爭將打得更為猛烈。

侯金龍
據了解,鄭葉來在數月前已經完成了職位的變更,由雲BU總裁變成雲業務總裁,在擔任華為雲BU總裁之前,他負責IT產品線。鄭葉來調任華為雲BU之後,侯金龍成為新的IT產品線總裁,繼而成為Cloud AI產品與服務總裁。
隨著業務升級,侯金龍也成為新的Cloud&AI BG總裁。
為何會有Cloud&AI 的BG化?在華為,BG是指公司的業務集團,不屬於公司職能部門。華為此前一直有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三大BG,每個BG下又分很多個BU,即Business Unit,也就是經營單元。
此前雲BU不負責銷售,具體的銷售分布在運營商BG和企業BG,和運營商合作的雲業務,如天翼雲就由運營商BG負責,其餘企業級的雲業務需求就由企業BG負責,雲BU和原來的IT產品線定位類似。
當前,華為雲麵臨著複雜的內外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第一,華為雲和企業BG的關係略微複雜;第二,華為雲被指定位不明確。
企業業務早期的定位是賣硬件盒子,但客戶IT隻占總開支很小一部分,並且對價格十分敏感,華為內部調侃自己的產品策略是“me too but cheaper”,這種商業模式簡單、粗放,一度讓企業BG在華為內部風雨飄搖。
直到2014年,華為企業BG從賣產品和服務轉型,成為一個聚焦在ICT基礎架構的平台提供商。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企業BG銷售收入接近110億美元,其中中國區收入約為500億元人民幣。華為企業業務總裁閻力大此前表示,華為企業業務自2011年成立以來,8年成長了10倍,年均40%增長。
但與運營商BG的2940億元人民幣和消費者BG的3489億元人民幣(2018年數據)相比,差距很大,企業BG沒有完成華為下一個增長點的目標。

此外,2018年底,一篇《華為雲: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文章在華為心聲社區刷屏。裏麵提到:近4年來,華為雲的“人生目標”變幻莫測,一路從“虛擬化要超越VMware”,到“公有雲海外飽和攻擊”,到“明確華為雲品牌主打自營公有雲”,到“私有雲不甘示弱形態越做越複雜”……看到走了太多太多的彎路……
後來該文有大量華為人的跟帖,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任正非電郵轉發。此前,任正非也多次在內部郵件中或講話中強調華為雲要“呼喚炮火”。
可見,在華為內部,對華為雲有較高的期待,並不滿足雲現有的行業地位。根據Gartner報告,華為雲暫時排列國內雲市場份額第五。
華為給雲“踩踩油門”,尋找下一個增長點在國內,雲計算已經是科技巨頭厲兵秣馬爭相奪食的市場;國際角度來看,亞馬遜的雲計算業務已經成為該公司增長最迅猛的支點,稱霸全球,微軟和穀歌也緊隨其後,對雲業務不吝資金地大力投入。BAT側給華為的壓力不小:
1)2018年11月25日,阿裏雲事業群升級為阿裏雲智能事業群,後來釘釘也並入阿裏雲;
2)騰訊經過2018年底的9·30架構調整,成立了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也被騰訊賦予了新的使命;
3)百度在2018年12月也宣布了技術體係架構整合,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後來在2020年1月8日融入百度AI體係,由CTO直接負責。
可以看到,華為雲要想成為“全球五朵雲”,長路漫漫,升級變革、配備更多資源,是必須去做的事。
不過,從華為近一年來的成績來看,亦可圈可點
IDC《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第一季度)跟蹤》報告顯示,華為雲營收增長超過300%,華為雲PaaS市場份額增速接近700%,在Top5廠商增速排名第一。以IaaS+PaaS整體市場份額維度,華為雲市場份額為5.2%,排名第五;單以IaaS維度測算,華為也排在第五。
另外,截止2019年底,華為已經在20多個行業的500多個生產係統相關的項目中取得突破,領跑中國市場,服務580+政府與公共事業、10大車企、200+金融客戶。

華為BG級業務集團都負擔著營收的任務,此前企業BG曾被認為是下一個增長點,企業BG於2011年成立,先後由徐文偉和閻力大負責,彭中陽是第三任企業BG總裁,之前他的職位為華為公司總幹部部部長,不過他更貼近業務的職位是華為中國區總裁,他也是在一線打拚過的幹將,將彭中陽置於此職位,顯然表明華為希望企業BG營收實現進一步增長。
增長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目標,華為運營商BG、消費者BG、企業BG和Cloud&AI BG分別處於不同的境遇。
華為運營商BG增長受行業周期所累,5G才剛剛開始大規模投資,並且華為受到了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短期內運營商BG即使能夠扭轉營收下跌態勢,增長也不會太客觀,華為營收大約有一半都來自國外市場,其中運營商BG又是大頭。
消費者BG是華為目前的現金牛,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如果不是華為消費者BG做成功了,華為目前營收其實已經遇到了天花板。但即便如此,消費者BG或許也不足以讓華為贏在未來十年,僅靠終端,華為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增長空間不大,利潤率也很難做到蘋果的程度,同樣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消費者BG也不是華為的“救世主”。
企業BG曾被寄予厚望,如前所述,華為企業BG增長很穩健,但不算突出,和其他兩個BG的營收相比,隻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規模,企業BG是慢生意,華為希望開拓新市場,並且原來華為雲的業務部分放在企業BG,將之提高層級實際上也是把該部分營收劃到新BG。
Cloud&AI BG接過增長的任務,雲計算是新興業務,整體市場增長較為可觀,人工智能也處於上升曲線,華為和BAT等廠商同台競爭,目前尚不知華為Cloud&AI BG在升格之後,是否會轉變戰略思路與市場打法,但可以確定的是,Cloud&AI從幕後走到台前,直接麵向客戶。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對表示表示,後續還將有調整,BG級別的變動將延續一段時間。
在曆史的拐點,華為再一次“開源”,這一次Cloud&AI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威海公交車官方app安卓版
旅行交通109.7M
下載
運滿滿司機版app官方版
生活實用102.7M
下載
小猿口算app安卓最新版
辦公學習71.96MB
下載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