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中芯國際暫停對華為的芯片供應後,台積電也於日前確認,將在9月14日半導體禁令正式生效的同時,停止為華為供貨。之前傳聞會和華為達成合作的三星,也遲遲沒有消息。
這意味著,華為自研芯片的供應鏈徹底斷了。盡管前幾個月裏,台積電暫停了部分訂單,全力保障了華為的芯片訂單,生產了至少800萬枚麒麟1020芯片。
但是,這也隻能解決一時之需。如果在備用芯片消耗完之前,華為找不到其他供應線,那麼華為旗下以智能手機為首的大部分業務都將停擺。

在這段時期裏,備受阻礙的華為也徹底認識到了“靠人不如靠己”這個道理。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供貨商,都可能出於利益驅使、遭受脅迫等多種原因,選擇停供斷供。
長遠來看,如此關鍵和重要的芯片供應端,倘若隻依賴於合作,今後也很可能會再次出現如今的場麵。綜合多方考慮,華為的選擇是——自建全產業鏈模式。
7月20日,有網友爆料稱,華為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了招聘信息,相關職位是“光刻工程師”。眾所周知,光刻機是生產製造芯片的裝備,那麼光刻工程師,自然就和製造芯片有關。

不僅如此,之前就有消息稱,華為的半導體部門海思準備從Fabless模式向IDM模式轉變。
Fabless模式是無工廠芯片供應商模式,就如華為之前一樣,隻負責芯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其餘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均實行外包。
IDM模式則是集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整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
綜合這兩個消息來看,華為是真的要開始研究芯片製造了。想要自主生產芯片,華為需要一步一步攻克EDA工具、光刻機研發、芯片製程技術等多個艱難課題。而且,整個研發過程,堪稱一個吞錢的“黑洞”。所以說,華為的IDM之路,道阻且長。

原本,海思麒麟可以滿足華為80%智能手機的芯片供應,可現在這個比例必然會大幅縮減,畢竟現有自研芯片總量已經固定,為了接下來的新款產品,需要省著用。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聯發科會成為華為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據悉,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40係列中,華為將開始試水“雙旗艦戰略”,即一部分機型搭載麒麟1020,另一部分則使用聯發科天璣1000+處理器。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saf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3.6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官網app蘋果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