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在通信以及手機領域內取得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存在,經曆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華為現在已經成為全球通信領域內的巨頭,而且在智能手機領域內也是獨樹一幟,但是2021年卻是華為發展的“生死劫”!

7月16日台積電正式宣布在9月14號之後,將不會再給華為供應芯片,這對於華為來說其影響是非常之大的,華為雖然說現在具備研發芯片的能力,但是在硬件製造方麵還遠遠不具備製造能力。
所以曆年來的華為手機麒麟係列芯片都是由台積電或者三星進行代工生產的,但是由於美國禁令的再度升級,凡是使用到美國的技術或者設備都是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夠為華為供應貨物,這樣一來華為在芯片領域內的需求就成為巨大的缺口。

所以在美國禁令發布之前,華為就已經在台積電下大單進行生產華為mate40係統手機所需要的芯片,可以說華為也是在未雨綢繆的處理中,但是即便是華為大量的進行囤貨,由於華為現在已經是全球的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廠商,所以僅僅依靠單次的訂單是無法進行解決問題。
有分析師曾經進行分析預測,華為在台積電的訂單僅僅能夠使用到2021年初,這對於華為來說是一個很多的難關,因為現在還沒有更好的能夠替代台積電的企業,因為目前世界上能夠滿足華為芯片代工需求的廠商僅僅隻有兩家,分別是台積電和三星半導體。

但是三星此前也已經拒絕華為的芯片代工要求,而在國內方麵的話,稍微有希望的也僅僅隻有中芯國際,但是中芯國際的工藝相對於台積電以及和三星來說是相對落後,比如說在華為低端智能手機上麵使用的麒麟14nm係列處理器都是采用中芯國際的工藝。
這裏麵大家需要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中芯也僅是具備生產能力,而不具備大規模量產的能力,離大規模量產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時不我待,高端手機對於智能手機芯片的需求是非常之大的,比如說華為麒麟990係列的處理器都是采用7nm工藝製程,甚至是更加先進的5nm工藝製程芯片。

此外,對於中芯國際來說,並不是一家嚴格意義上的本體企業,反而還帶著很強的美資背景,而且還大量的使用美國技術,所以針對這些因素,也隨時有拋棄華為的風險,盲目指望中芯國際並不現實。
現在華為的手機業務占據華為總營收的56%,而且其他華為的業務也大多數和芯片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台積電斷供對於華為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華為麵對斷供華為在短期內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那華為會就此倒下嗎?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鏈易交易所官方app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蘋果歐意易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38.24MB
下載
星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ios抹茶交易所app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79.22MB
下載
安銀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全球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