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6月30日收盤時的12.84港元計算,小米在最近10天的時間裏,股價漲幅已經超過30%!這樣的增速也許算不上多麼誇張,可對於小米而言也算是個極大的利好了。
雷軍說的讓投資者賺一倍,目前沒有實現
記得在18年7月的時候,小米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雖然上市首日即破發,但在當天晚上舉辦的慶功宴上,雷軍還是很大膽的放出了豪言壯誌,直言要讓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者們賺一倍。
上市第二天,小米股價大漲,隨後的7個交易日,小米股價一路漲至22.2港元/股,而這也成為了小米的曆史高點。緊接著,小米股價呈現出過山車走勢,又一路下滑至11港元左右。

接下來的兩年,小米的股價一直在10港元上下徘徊。直至今年年初,小米股價曾漲至14港元/股,然後就是近一個月內,小米股價漲幅已接近30%,終於重新回到發行價。
雷軍說的讓投資者賺一倍,目前看是沒有實現,但是當年號稱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終於解套了。不得不說,這兩年來小米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小米自上市之後做了哪些改變呢?
自從小米上市之後,雷軍其實就在加快自己的落子速度。
第一件事,品牌分拆,小米將自己旗下的紅米正式拆分,變成了全新的獨立品牌紅米Redmi。紅米Redmi很好的接過小米的極致性價比的旗幟,而小米本身則可以更加放心的衝刺中高端市場。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2019年,紅米Redmi和小米其實走的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路數。可以說在開始逐步擺脫了小米低端的印象,產品定位相比之前清晰。
Redmi品牌旗艦1999元的定價讓人們依稀看到了小米最開始的樣子。至於小米手機方麵,小米9在價格上的再度拔高至2999元,小米MIX Alpha的19999元。到今年小米10的發布又算是一個裏程碑,向高端旗艦機又邁出了一步。
第二件事,堅持Alot的發展戰略,5G作為下一個時代的起點,承載了太多人的厚望,而物聯網無疑便是5G時代的新寵兒。

在2019年初,確立了手機+Alot”的發展戰略,以智能手機為支點實現與小米智能家居的萬物互聯,首次加碼是100億元,此後升級成了500億元。之後雷軍又分別從5G和Alot設備兩個方麵入手,對小米不斷的進行升級改造:先是用紅米維穩低端市場,再用小米殺入高端行列,緊接著又用一係列的智能終端設備架構起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生態係統。

目前來看,小米在智能終端的生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個過程看起來簡單,有人戲稱為“小米雜貨鋪”。當然,小米如此布局是否正確?是否有利於萬物互聯的初衷?想要驗證這一模式是否正確更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檢驗,好在以上的這些布局都已初見成效,部分投資者們逐漸看到了小米未來的曙光:
今年第一季度,在疫情的影響下,小米的表現也極為強勢營收497億元,小米智能手機收入人民幣 303 億,同比增長 12.3%,市場占有率上升至 11.1%,穩居全球前四。
這一連串的亮眼數字,目前來講證明小米走對了路,讓投資者的重拾信心。對於小米而言,重回股票發行價可能隻是個開始,雷軍曾經吹過牛是否很快就要實現了?

是時候重新認識小米了
在小米上市後,其實一直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無論小米的財報表現多棒,或者回購股票的力度有多大,小米的股價卻無法有效提振。
其中的原因或者說小米的局限,大致上主要歸類為以下幾點:
第一,小米被人們當成了一家硬件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一家硬件公司能夠給出這麼高的股價已經算是小米燒高香了;
第二,小米的增長已經算是走到盡頭了,既無法撼動華為的地位,又無法搶占OV兩家的市場份額,看空也很正常;
第三,小米的性價比路線將自己的道路給鎖死了,不高的利潤率不足以撐起太高的市值,前景有限。
小米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脆弱,它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也不能這麼早就下了定論。相比其他互聯網公司,小米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我一條一條來看,小米是否有破局的機會
1、小米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其實大家分歧很大的,不過從19年到現在,小米不斷在強化各種智能產品和小米生態圈,智能家居、各種係統軟件在到AL,你很難否認現在的小米有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屬性。可以說小米目前既是硬件公司又是互聯網公司。
2、從小米手機上看,確實無法動搖華為的地位,對於OV兩家市場份額的搶占也處於長期拉鋸的狀態。我們從小米現在的業務營收和營收結構來看看


上圖可以看到小米智能手機的營收是在逐年增長的,而在營收結構的占比卻在逐漸下降,LOT與生活消費品的占比在上升,也就是說小米手機的增長確實很難再有質的提高,而小米整體卻不然,小米正不斷從橫向領域發展,潛力還很大。
3、小米在之前確實是“性價比”把自己的路封死了。最近的小米產品和營銷層麵讓我有兩點感受:
第一,小米變“聰明”了,和各種kol合作的也越來越多,原來隻會直男式自賣自誇,現在懂了“直白的自誇永遠不如巧妙的第三方來誇”;
第二,小米變“貴”了,小米不再徹底的追求極致性價比,即使紅米也沒有以前那麼的極致性價比了。懂配置的性價比人群永遠是人群的極少數,需要更多的渠道、更多的產品、更加有彈性的價格去覆蓋不同的消費群體。當然,即使變貴了,也依然有很強的性價比。
可以說小米的性價比這一標簽正在打破,當然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好事,而對於一個公司價值來講,卻是另一種評判標準。
小米的未來爆發增長有4點:
1、當很多普通消費者意識到小米的性價比以後,會逐漸嚐試買小米的產品,最終會出現爆發式增長,普通人沒有誰和自己的錢過不去。你可以想象商場搞店慶的時候, 蜂擁而入的人群,搶購的場麵,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小米手機這一天遲早到來。國人的購物習慣就是喜歡性價比,當年的黃光裕就是靠這個把國美發展到全國最大的家電連鎖零售商。
2、小米的物聯網、萬物互聯將會以扇形模式擴大消費者和產品。看到池塘裏的浮萍的生長就知道這個規律的魔幻性。量變到質變,這一天也許會很遙遠,但是總會到來。物聯網,國內很多家電企業喊了很多年,嗓子都喊啞了,但是因為缺乏技術人才和理念,仍然是原地踏步,望空興歎。

而索尼、鬆下、通用電氣,伊萊克斯這些曾經的王者已悄然離場,沒有什麼不是被變革的。當然對於國內的美的格力,也值得長期持有,或者說它們的價值早已被眾所周知。但相對而言,小米價值目前還是低估狀態,更有爆發的潛力。
3、碾壓式的海外增長,真正的全球企業。蘋果偉大之處之一就包括國際市場,僅靠美國國內市場是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市值的。海外市場對於小米的重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截止到今年,收入同比增長47.8%來到248億元,首次占到小米總收入近一半規模。援引Canalys和IDC數據,小米在歐洲市場同比增長58.3、占有率達到14.3%排名第四,小米在印度市占率約為31.2%,連續11個季度保持第一。
4、小米的生態,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小米的生態。 為什麼普通家電製造廠做手機很難,就是因為缺乏像小米這樣的生態模式。而小米做家電就如同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
總結:小米正處於“化繭成蝶”的過程。小到最核心的手機業務,大到AI、IoT和智能家居,乃至於整個公司的屬性都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遭遇了黑天鵝後,小米的2020年前四分之一場比賽打得還算不錯,給投資市場更多信心也呈現出進一步擴大優勢的可能性。小米的手牌還能帶出多少驚喜,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製和風險自負。)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以太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追幣網交易所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所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r網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14.78MB
下載
阿格斯交易平台安卓版最新版
其它軟件12.3MB
下載
幣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74.98M
下載
比科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92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幣托交易所
其它軟件34.65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