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在國內憑借"性價比"的一手好牌打得風生水起的小米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進軍海外,那時候的小米將目標瞄準了印度市場。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國,有人就有需求,如果能搞定印度市場,那無疑是源源不斷的利潤,但是印度人的喜好卻不好琢磨。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印度就是一個神奇的民族。等級森嚴的種姓製度,無論多麼落魄的婆羅門(高等種姓)也不可能成為賤民(低等種姓);對牛的神化,不吃牛肉;貧民窟、火車等等,說到這裏想必大家都會想起那些網上瘋傳的圖片,但其實印度並非如此。

要知道,小米手機在印度賣的並不便宜,同樣的小米手機,在印度的價格基本上是國內的兩倍。
因為在電子行業,印度一直有著一套自己的政策——對家電行業征收高額的關稅。印度本土輕工業薄弱,產品競爭力低下。一旦物美價廉的外來企業的產品湧入印度市場,再打一波價格戰,那麼將逼迫得印度本土的輕工業毫無生存的機會。
於是印度就使用了一個非常常見的策略——提高關稅。關稅提高了,進口的產品就不可能賣得低價,那麼本土企業就能生存發展。

正是因為這樣,印度外來品牌的電子產品普遍價格更高,而且是高出不少。現在印度的電子產品市場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們國家10年前產品,賣著20年前的價格。想想,當年的一部彩電的質量和價格是怎麼樣的,就能明白印度現在的電子市場的基本情況。

而小米進軍印度,同樣需要繳納高額的關稅,但是小米在印度卻依然憑借性價比扮演了價格屠夫的角色(不得不說,小米的東西是真的便宜)。舉個例子,國內1800的55寸小米電視,印度小米專賣店同型號要3800(其他品牌這個尺寸要五六千)。

而且,因為本土企業的產品確實是少,質量也差,小米雖然比印度國產貴點,但是質量也滿足印度人的需求,這個價格和質量剛剛好卡在了印度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內,因此價格不算便宜的小米卻成為了物美價廉的代表。

因為小米產品在印度市場的大賣,小米還在印度建起了工廠,為印度提供了不少的就業崗位。物美價廉還增加了印度就業的小米也就被不少印度人誤解為"印度之光"了。
不得不說,"價格屠夫"這個身份在任何地方總會受歡迎的,但是這也看出今時今日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因為現在我們並不隻是一味追求廉價,而是更加追求品質。連小米在國內也想要衝擊高端了,但是小米能在印度喊出“衝擊高端”這樣的話嗎?

一位在印度居住,對印度社會有著深入了解和深刻見解的旅行攝影說:印度普通老百姓對於中國的產品印象並不好,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中國的高檔貨,所以當印度人民見到我帶去的一些最新的中國智能電器時,原有的認知遭到了顛覆,而在進一步得知中國的售價之後,他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害怕並拒絕承認中國的進步,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很普遍",同時,這也是小米成為"印度之光"的一個反映。
資料來源:《不吹不黑:定居印度、愛吃牛肉的中國小夥詳解真實印度生活》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芝麻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dash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7.87M
下載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