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安卓資訊 >   跟實體按鍵說“再見”,現在的智能手機真做得到嗎?

跟實體按鍵說“再見”,現在的智能手機真做得到嗎?

時間:2019-11-28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釘科技評述]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迅速,造型設計與功能都在快速變化,早前實體鍵盤還是手機產品的主流設計,而如今,觸屏已經取代了實體鍵盤成為主流。

觸屏也經曆著不斷的變化,從早期的HOME/四大/三大金剛的實體按鍵,逐漸演化成為觸摸/虛擬按鍵。

不過,即便如此,手機上一直保留著實體的音量按鍵與電源鍵。

跟實體按鍵說“再見”,現在的智能手機真做得到嗎?(1)

隨著手機的設計更新,最近的部分手機取消了實體音量按鍵甚至考慮取消電源鍵,而改為壓感或者虛擬按鍵,比如,華為Mate 30 Pro係列取消了實體音量鍵;vivo NEX 3采用了壓感音量/電源鍵,不過頂部預留了電源實體按鍵。

釘科技認為在現階段,類似的設計未必能夠提升體驗,原因主要有三個點:

其一,“盲操作”不便捷。

實體按鍵相對於觸摸、虛擬按鍵來說,容易分辨,在一些場景下,盲操作更加容易一些。

近期,釘科技就觀察到,在社交網絡上一些博主就在早上起床時,仍然迷糊的狀態下,收到電話或者點開消息時聲音過大,但由於設備沒有采用實體音量按鍵,加上起床時的迷糊,導致調節音量較為困難,影響了使用體驗:“剛睡醒,迷迷糊糊地點開微信消息,一條新聞立刻以最大音量播放,點了半天都沒調出音量控製,最後幹脆強製結束了微信”。這也側麵反應出非實體按鍵帶來的一定盲操作不便。

跟實體按鍵說“再見”,現在的智能手機真做得到嗎?(2)

其二,軟件體驗需要優化。

非實體按鍵,操作的準確性、便利性考驗品牌在軟件上的優化,比如,虛擬的音量按鍵,采用滑動調節的方式,就需要軟件上對於調節的敏感度、調節度進行更好的優化設計。

這一邏輯,有些類似於視頻播放軟件的左右滑動調節進度條,如果滑動調節邏輯過快,用戶將很難精確的調節至合適的位置,而滑動調節的邏輯過慢,可能在已經超過滑動感應區都未調節至用戶想要的位置。

同時,對於觸摸的反應如果過於敏感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有用戶就在論壇反饋說產品在提高音量調節靈敏度後,容易被誤觸,導致音量無故被直接放大,造成體驗上的下降:“走在路上的時候感覺手機一直在振動,不知道原因,後來帶上耳機以後才知道是觸發了音量控製,而且有兩三次直接放大了音量。版本介紹說調整了靈敏度,但這樣是不是也太靈敏了?這以後還能裝在兜裏嗎?”。

其三,死機等問題難應對。

取消實體按鍵後,更多的功能實現需要依靠軟件,但是在一些場景下,無法依靠軟件進行操作,比如偶發的死機、卡頓或者軟件衝突等情況,想要通過長按電源鍵進行重啟操作,非實體按鍵可能因為軟件問題而失效。

不但在需要重啟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使用問題,一些使用場景下,用戶可能需要快速的開關機或者音量調節,軟件方麵可能的失效也會成為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手機的設計、形態不斷發生改變,或許,沒有按鍵的手機終將成為主流,不過,目前來看,像電源鍵、音量鍵這樣重要的按鍵,觸摸/虛擬按鍵想要完全替代實體按鍵,還需要很多的優化,尤其在軟件層麵上,如何做到好用,才是體驗的關鍵,品牌還是應該將更多精力用在使用邏輯的優化之中。(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釘科技網”)

我要分享:

編輯推薦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