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安卓資訊 >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

時間:2020-08-07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1)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


文/陳簡文

編/李小白


一場75分鍾的媒體對話,“消費者”一詞被倪旭東提到了132次,“產品”被提及87次。

作為vivo高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倪旭東領導下的vivo已經連續七個季度在中國市場保持份額第二。vivo管理層並不熱衷於討論市場排名,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市場份額是結果,作為vivo的掌舵者,他們更關心這個“果”背後所形成的“因”。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2)

vivo高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 倪旭東

那麼,“因”是什麼呢?如果將這一問題拋給倪旭東,本原的回答可能隻有一個,那就是vivo一直努力做到“最懂消費者”,“最懂消費者”也一直是vivo最大的優勢。

在跟消費者握手互動的25年裏,vivo做過無數的產品。從早年的有繩電話、無繩電話,到15年前踏入手機領域,篳路藍縷,一步步從功能機做到智能手機。外麵的世界不斷在變,2G、3G、4G一直到今天炙手可熱的5G。

變得是大的商業環境和產品形態,vivo努力通過產品讓消費者更好地溝通,這一點,始終沒變。用倪旭東的話來說,“懂消費者”,不是一句掛在牆上的口號。隻有真正“懂消費者”,vivo才能不斷通過好產品去幫助消費者“連接、溝通”。

於vivo而言,“懂消費者”,既是驅動力也是方向標,二者相得益彰,言行一致。


長賽道與短賽道


“為什麼要用劉海屏?”

幾個月前,在vivo新產品“輕薄自拍旗艦S7”的內部項目討論會上,一位市場線的同事向S7的產品經理發問。他擔心,在全麵屏、挖孔屏成為如今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劉海屏”會給消費者帶來困擾,而全麵屏一直都是vivo最為擅長的,畢竟某種意義上,NEX 開啟了全麵屏設計的一個新形態。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3)

vivo S7

主打自拍的S係列,S5 是挖孔屏、S6 是水滴屏,可麵對消費者新的痛點需求:要拍得清晰,要能支持自動對焦,要高像素,要支持超廣角……怎樣才能做到最極致的“自拍”功能?顯然,挖孔或者水滴屏帶來的光學畸變,物理的桎梏還難以突破。

剩下的答案隻有一個:劉海屏。

“我們洞察到了消費者自拍的痛點需求,我們也承諾S係列是極致的自拍旗艦,那就應該從消費者角度對產品形態和技術路徑進行取舍。”接受媒體采訪時,倪旭東說,這種取舍決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時刻保持非常清醒的狀態,要不斷進行自我發問:消費者要什麼?真正的最好的體驗是什麼?

隻有真“懂消費者”,才能夠進行聚焦;隻有懂消費者的真需求,才有能力和勇氣在聚焦之上做取舍。站在2020年的時間節點上,vivo根據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結果,對技術和產品進行了長短賽道的劃分。其中,影像、係統交互、設計被規劃為長賽道,vivo會聚焦專注,持續創新投入。

“長短賽道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差別在於長賽道投入門檻高、技術的天花板也高;相對來說,短賽道技術成長的天花板會低一些。短長結合,才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倪旭東說。

長賽道規劃,也更容易帶來富有差異化的產品。今年年中,vivo發布的“專業影像旗艦”X50係列就是長賽道規劃的產物。X50 Pro搭載了vivo自研的“微雲台”,大幅提升消費者拍攝體驗。市場數據也對差異化的X50報以掌聲,6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X50在3000-3500元價位機型排名第一。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4)

vivo X50 Pro 與“微雲台”

最終選擇劉海屏的S7,也是長賽道規劃的產物。8月3日,這塊帶著小劉海的自拍神器正式發布。有媒體在體驗後,驚呼“自拍強大到不用照鏡子”。

對於用戶拿到S7之後的驚呼、驚喜,倪旭東應該不會感到意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曾有人問倪旭東,怎樣才能打動消費者?他說,當我們站在消費者角度,用心去做產品,全身心投入進去的時候,一定是忘我狀態。這種狀態帶來的產品細節體驗,會明顯區別於其他產品。

“消費者一定能感受到(這些細節),這就是你最終打動消費者的。”倪旭東說。


“用心、用腦、用腳”


顯而易見,“懂消費者”,於vivo而言,無疑是一件正確的事。不過,認知是一回事,如何堅持是另外一回事,更多時候則是“知易行難”。

“每個人都希望身邊的人是懂你的,假設你把這手機當作TA,也希望TA是懂你的,這個需求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倪旭東說。

如何才能做到更“懂消費者”?攤開vivo的手心,並沒有外界難以揣測的秘密,隻有簡簡單單幾個字:“用心、用腦、用腳”。

用心,就是麵對消費者群體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求真之心;用腦,就是用積極去思考、探索個性需求背後的共性;用腳,就是離消費者更近一些,走出寫字樓,多往售點跑。

為了更“懂消費者”,vivo從文化和機製上都在不斷探索求解之道。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5)

正在給消費者講解的管培生,圖自 vivo大本營

一直到現在,畢業生進入vivo之後,他們需要被分派到一線終端售點“站櫃”,短則三五月,長則兩三年,跟著一線導購員學習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傾聽他們的聲音。後台技術開發團隊,也會不定期去到銷售一線進行輪崗,讓技術人員能持續感受到市場一線的“煙火氣”,技術支持的需求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品牌表達,也正在不斷向“消費者”做重新聚焦。尤其是對於千禧一代的年輕人,他們充滿表達欲望,樂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洞見,表達自己的理念和文化價值觀。在品牌選擇上,他們喜歡有價值觀共鳴的品牌;他們希望被賦予表達和創作的能力;以及他們很樂意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而非一個被動的消費者。

vivo高管回應爭議:全麵屏不是唯一解(6)

FIRST 青年電影展作品,由 vivo X50 Pro+拍攝

重新聚焦洞察消費者群體之後,vivo主動刷新了未來品牌表達的方向,注入“人文之悅”,從與一線時尚設計師 Alexander Wang 發布聯名產品、到讚助FIRST青年電影展,vivo開始不斷有意識地在產品力和人文情懷兩端共同發力,一步步、有條不紊地拉近和年輕消費者的距離,讓自己成為一個既有技術、更有溫度的國民品牌。

事實上,對於消費者群體而言,vivo一直努力做到的就是“懂你”,隻有“懂”才會有“伴”。溝通交往是雙向的。“最懂消費者”是vivo最大的優勢,如果擬人的話,vivo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希望他是比較簡單的一個人,幽默、善解人意,大家願意跟他去交往,值得信任,年輕,有活力。”倪旭東說,“這都是我們想成為的vivo,但是需要時間,我們一直在努力。”

我要分享:

編輯推薦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