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安卓資訊 >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

時間:2020-08-03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接到FIRST的邀請後,楊慶想了很久,因為這次需要用手機拍一部電影短片。


作為一名被市場驗證過的青年導演,時長在5分鍾以內的短片創作依然是一個挑戰。在接到邀請時,恰逢國內疫情後中期,那時大家比較迷茫困惑,不知道行業未來會怎樣,他覺得應該去做點與以往經驗、範圍不一樣的事情。


“我想選擇具有普世情感的一種人與人的紐帶,親情的紐帶。”他想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大家帶去慰藉和希望,在思考辯題時他選擇了父女關係,也就有了下麵這部首支全夜景手機影片——《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


首支全夜景手機影片詮釋父女親情


畫麵中可以看到,整個影片光線環境比較複雜,昏黃的燈光、昏暗的雨夜,再加上停放的黃色共享單車、開走的麵包車組成一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但明暗過渡卻很自然。


影片中,主人公小美和父親在雨夜背靠背坐著,各懷心事,打電話“言不由衷”地表達著牽掛,卻不訴說失意,最後為了彼此重新振作了起來。一句“離你特別近”讓人內心泛起漣漪,感情隱忍卻細膩飽滿,不少人覺得真實催淚,仿佛看到了自己。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1)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普通的雨夜,vivo X50 Pro+憑借超感光夜攝能力拍出了這支具有人文溫情的短片。5分鍾裏,以親情故事表達希望這一主題,以個體表達群體,楊慶選擇了傳統電影美學敘述方式,長鏡頭的拍攝手法也讓這份人文情懷更能觸動人心。“交流溝通中,vivo也很強調這種電影感,大家的理念是一致的,這也是我最後選擇長鏡頭的信心。”楊慶說。


拍攝前,手機能否拍出想要的效果,他也有很多顧慮。擔心手機無法支持夜景拍攝,影片一開始選的是日景,但測試後手機的夜景拍攝能力給了他信心,楊慶也對實際拍攝過程中vivo X50 Pro+的表現表示認可,覺得比想象中更好。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2)

楊慶左(一)在《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拍攝現場

在拍攝移動鏡頭時,vivo X50 Pro+也讓拍攝團隊感到驚喜,在不用三腳架和任何外接鏡頭的情況下,攝影師就直接拿著手機拍攝,過程中交流也變得簡單起來,最終呈現效果讓他們非常滿意。


首次用手機拍電影,楊慶說像踏進了一個新領域,也激發了更多思考。“用手機拍電影應該是更自由、沒有標準的,可以遵循傳統電影美學,也可以創造更新鮮新潮的視覺美學。我們對電影的理解可能還是太狹隘,電影本身範圍就包含用任何設備來拍,器材、技術在更新,但似乎也沒有探索到電影的美學邊界。”他說。


技術顛覆,探索影像邊界


用手機隨手拍視頻,記錄、分享生活成了我們的日常習慣。目前,我國短視頻月活躍用戶有8.52億人,超全國一半人都在玩短視頻,手機成了生活的延伸,承載著群體表達的渴望。


想必每個短視頻愛好者,都想有一部影像功能強大的“神器”在手,中國的手機廠商其實也在大膽嚐試。今年,vivo就與FIRST青年電影展達成了戰略合作,在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共同開啟了全新的“超短片單元”,跨界電影圈,探索手機和影像的邊界。


“超短片單元”向全渠道創作者發出了邀請,vivo也鼓勵大家用手機設備進行5分鍾內影像創作。征集啟動後,優秀作品不斷湧現,參賽者既有專業導演,也不乏普通大眾。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3)

“超短片單元”特別展映暨頒獎禮現場

7月31日,在“超短片單元”特別展映暨頒獎禮現場,經過FIRST青年電影展專業選評機製選評的入圍影片就在現場進行了展映,最終由梁靜、姚晨、曾國祥組成專業評審團,在入圍影片中評選出了「評審團大獎」和「人文創作獎」等獎項。


這些影片形式和題材多樣,其中不乏從手機“小屏”出發製作的沉浸式豎屏短片,觀眾在現場掃碼後戴上耳機觀看,新鮮的觀影體驗讓大家切實感受到了手機影片的更多可能。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4)

“超短片單元”特別展映暨頒獎禮現場,觀眾在特別展映環節使用手機觀看影片

vivo還與FIRST青年電影展聯合邀請導演楊慶,用vivo X50係列為“超短片單元”拍攝開幕短片,也就有了《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此外還與青年導演張弛共同創作《美神》、與青年導演關皓天創作《藍色時分》,兩部短片也都是用vivo X50係列拍攝,記錄了人性與美,人與人的連接,體現了對個體價值的思考。


不少導演對vivo X50係列的影像功能表示認可。張弛表示,拍出了自己想要的風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vivo能滿足導演們的專業需求其實也正表現出了其影像功能不菲的實力,創作者們在合理利用手機技術優勢的前提下,也讓手機本身的特性和自己想要的電影氛圍達到了合拍。


微雲台技術處理

回顧配合導演創作的過程時,vivo影像認知總監李卓表示,影像中最難的部分是和場景結合,導演們會著重考慮清晰度和穩定度。“X50係列運用了行業最大的感光軟件之一來提升傳統感光性能,還標配了光圈防抖,引入了行業首創的微雲台技術,為影片創作的清晰、穩定和流暢提供保障。”


在影像創新上,vivo投入了幾百人的研發團隊,專門研發能進行創作的工具。對此,李卓表示,一方麵希望能挑戰手機在影像方麵的極限,帶來更好的質量和性能。另一方麵,他們認為這樣才能保證普通人在記錄、分享和創作過程中,能有一個好的平台和方便的設備。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5)

青年導演張弛作品《美神》

作為具有生活感的工具,手機可能還無法完全替代攝像機,但從“滑軌上的工具”到“褲兜裏的工具”,隨時隨地記錄有觸動的瞬間正在變成可能,創作者們也在記錄、創作中拓寬了影像邊界。


基於對影像技術創新的堅守,過去十餘年vivo對影像的探索從未止步。熟悉vivo的人一定記得,2016年6月vivo首款搭載柔光燈拍照手機X7發布,加上前置1600萬像素攝像頭,開創了手機柔光自拍時代,同年11月又推出首款前置雙攝像頭手機X9,主鏡頭200萬像素搭載索尼IMX376傳感器……影像創新,vivo走在技術顛覆前沿,也是中國影像創新探索的生動縮影。


以個性化重新定義藝術和生活


在人人拍視頻的當下,手機影像技術的創新,也是對人性美好的一種探索。


手機激發人們去記錄,技術則為記錄賦能,讓人們更好地去發現、反思與生活、自然、他人的關係,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更好地自我表達。


vivo就在確保認知力,也就是對消費者洞察和研究的基礎上,讓技術能夠回歸到大眾的生活場景之中。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6)

vivo X50係列拍攝短片《慢車開來》

為描繪大眾手機影像創作畫像,vivo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攝影師、攝像師、後期效果等專業影像人員構成的團隊,他們發揮專業技能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分析,並為vivo影像的硬件、軟件開發及功能產品規劃提供指導意見。


在人工分析10萬張消費者照片後,他們發現,大眾拍照多數是在晚八點左右,且一般在家、辦公室、圖書館等光線不足的環境裏。vivo X50係列所設置的4個不同焦距鏡頭就是基於這樣的洞察所專門設計,一一攻克了更清晰、流暢、穩定的靜、動態拍攝技術難點,最終將微雲台等技術運用到新機,回歸大眾生活場景,給大眾更好的體驗。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7)

溝通會現場


vivo本身強調“人文”品牌理念,電影則具有現實關照精神,在內核層麵vivo和FIRST青年電影展達成了共識,二者卻不隻停留在內容共創,專業導演、攝像使用後對技術的反饋,最終將沉澱到技術研發本身,這是更深遠的意義。


李卓對這一點深表讚同,他認為通過這次合作,得到了來自專業人士諸多有價值的寶貴意見,對未來的技術創新具有啟示意義。


“vivo影像希望能做到兩件事,還原眼之所見、超越眼之所見。”李卓說。在vivo看來,影像分成當下的影像和未來的影像,在5G時代網絡速度大幅提升,未來手機的影像有可能通過更高網速把很多視頻放在雲端進行超現實主義創作。


當下,獲得靜態圖像付出的代價很高,要處理好動態影像難度更大,但5G時代和雲端技術結合,或將打開一扇新窗口,可能會有更多普通人加入創作者行列。如今,vivo按照1.5年內、1.5年、5年製定了規劃,也向行業傳達出長期耕耘影像領域的信號。


電影展上,vivo成了新主角(8)


vivo影像技術總經理於猛表示,vivo未來可能長期的方向是希望實現藝術和生活記錄間的個性化,幫普通消費者實現個性化定義,vivo將提供一個簡便工具來使他們方便使用和表達。


這樣的規劃是值得期待的。當越來越多日常記錄以影像呈現,思考、訓練和提升這種視覺表達就變得重要且有意義。好的品牌回應時代,通過技術對消費者需求給出精準回答,又通過與用戶溝通及自身洞察去找到未來空間,vivo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vivo作為一個科技品牌,當日活用戶達到近三億時,就具備了影響的基礎,也因此會去思考文化責任感。”vivo品牌公關總監聶海波如是說。


總體來說,vivo與FIRST青年電影展的合作,是對影像邊界的一次有益探索,用技術助力影視文化發展的同時,也為青年創作者帶來展現自我的舞台,傳遞出了人性美好的人文理念。而隨著影像邊界被打破,未來,每個人都能成為生活的記錄者、內容的生產者和藝術的創作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我要分享:

編輯推薦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